很容易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甚至于在不少地方还会陷入误区,陷入僵化。
正如儒家自己所说的,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没有了对手。
长时间下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儒家门人都懈怠了。
只想稳固住他们诸多先贤所打下来的江山,从而依靠着这些,保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至于其余的,则要淡化的太多。
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了,远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飞速发展,和锐意进取。
一代代的发展下来,思想是越来越禁锢。
西汉时期,公羊之儒,还是非常积极进取的。
那时候的儒家,是真的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腰间挎着剑,嘴里说经义,辩论道理。
只靠嘴分不出胜负,就拔剑而起,血溅五步!
那叫一个武德充沛。
不仅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刚猛无比!
十世之仇犹可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这大汉有着大汉的雄风。
但随着发展,勇猛刚进的公羊之儒,慢慢的被抛弃。
被更为温和的谷梁以及其余之儒所取代。
一步步的发展下来,各种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
孔夫子当初带领门人弟子,在混乱的春秋时期,挎剑周游列国讲学的那种进取,是越来越少。
禁锢越来越多。
对人的压制也越来越多。
对内强势无比,对外则手段温和,缺少血性。
就比如大宋的那些文官们,若是西汉时期的那些公羊儒生,怎么可能会如此之憋屈?
早就一个个呼喊着十世之仇犹可,一个个持着剑,前仆后继的冲上去了。
独汉以强亡。
汉强大的,不仅仅是军队。
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也同样强势。
哪怕东汉之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已经不是刚烈无比的公羊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