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视频通历史,我打造十大帝王 > 第445章(第2页)

第445章(第2页)

然而,随着乾隆中期施政日益严格,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他也觉得,那些议罪银数额太小,根本起不到任何警示的作用。

因此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加重处罚力度,议罪银的数额高则万两白银,自此以后正式改为“议罪银”。

乾隆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那些犯错的官员肉痛一下,以示警戒。

然而,和珅参与进来后,却从中发现了新的妙处。

他巧妙地绕开了吏部和户部等原有机构,将议罪银制度化,并将罚银直接纳入到了乾隆私人的口袋。

既然是给皇帝的银两那数量自然也是不好做记录,为皇帝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同时也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乾隆看着自己的口袋一天比一天的丰盈,竟然鬼使神差的答应了和珅的要求。

并将罚银的惩罚范围更进一步的扩大化,大错误惩罚也就罢了,可偏偏连奏折当中的错别字,也要被惩罚。

而这也似乎变成了一条直接给乾隆送礼的最佳通道,所以有的官员甚至会故意写错几个字,主动缴纳银。

例如,河南巡抚毕沅因捉拿逃犯不及时,不仅没有狡辩,甚至还主动请罚两万两白银;陕甘总督勒尔谨则因失察客商,导致玉石被走私,主动请罚金四万两。

这些大臣以小过而甘愿承受重罚,既表明了对自己要求的严格,又为皇帝小金库的充实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议罪银制度并非为官员自愿交纳而设立。

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官员们为了交纳议罪银,不得不搜刮民脂民膏。

这些钱财本应属于百姓的财产,却因官员的失误而被罚没。

乾隆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加以制止。

相反,他只关心自己的财源是否充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