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面对这种局面,许多官员纷纷感到无奈。
他们不得不被动地交纳议罪银,以避免因小过失而遭受重罚。
自从议罪银制度化后,众位议员大臣们纷纷发现自己的荷包不禁随时要面临着红利的惩罚。
而且还要面临和珅的半路拦截。
他们时刻担心犯错被罚,而罚金的多寡往往取决于和珅对官员家产的估量。
例如,巴延三因辖内百姓谭老贵自缢身亡而被罚八万两银;而特成额同样因辖内老百姓余方得自缢而被罚两万两。
这种不公平的处罚让许多官员倍感苦涩。
他们感慨道:这就是‘康乾盛世’,其实质却是百姓们承受着沉重的负担。
尽管有部分官员对议罪银制度表示感激,如前内务府总管西宁因办理不善导致商人拖欠款项而被罚八万两。
而西宁不得不砸锅卖铁来凑这笔钱,对此还要感恩戴德,毕竟保住了这颗项上人头。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该制度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
在清朝晚期,议罪银制度成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政策。
在和珅的巧妙操作下,这一制度为皇帝的国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据《密记档》记载,仅仅只是十三年间,重大的议罪银案多达六十八件,平均每年就有五件。
涉及的官员涵盖了各个级别,从督抚到布政使、盐政、织造与关差等,
其中督抚认议罪银的比例相当高,约每三个督抚中就有一人缴纳议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