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诸葛亮大概也是希望刘禅能在听完后,做出自己的决定,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威严和皇权。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诸葛亮在进行权利过度,所以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诸葛亮愣是一句话都不说。
这是好事儿。陈祗都应偷偷的给刘禅传递了无数的眼神,让刘禅赶紧站出来,一锤定音。
在陈祗看来,刘禅选择哪一种策略,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不管那种策略都会有重臣支持。
成功了,决策之功当然就是天子刘禅的,而一旦失败了,锅也有支持这种策略的重臣来背。对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儿。
可刘禅却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他也知道,作为一个天子,他在这件事情上不管说什么都有人会支持自己。但是吧,事关国策,事关数万将士的生死存亡,他根本不敢轻易下决定。
一旦做错了决策,可是要有数万人送命的。
刘禅到底还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生物,说好听点,他是太过于仁慈,说难听点,他就是有些优柔寡断,没有帝王该有的心狠手辣。
再一个,刘禅是真的不习惯,这种国家大事,要由自己来裁决。
因此,刘禅再次下意识的看向了诸葛亮,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声询问道,“相父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诸葛亮无奈的抬头,看了眼刘禅,默默的在心里叹口气。
天子到底还是缺乏了一些果断。但其实,这也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毕竟之前的十几年,都是诸葛亮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天子缺乏历练。
但这次吧,诸葛亮决定,还是不能太惯着天子天子,就该有天子的觉悟。
因此,诸葛亮出班,对刘禅拱手一礼,说道,“此事,还请天子圣裁。”
这话一出,给刘禅都噎了一下。我要是能有主意,还问相父作甚?!
可如今是大朝议啊,诸葛亮都当众这么说了,剩下的事儿,就是刘禅二选一了,不可能有其他的选项。
刘禅也是无奈,只能是自己来回权衡,琢磨了良久,最后决定。
“此事,容后再议!!!”
嗯,拖一拖吧,拖一下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