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必须提前把这种可能性考虑在内,并且提前告知司马懿,让司马懿早有决断。
魏延,胡奋武勇过人,作战凶猛。
暂停进攻,休整一天,一方面是为了保住军中士气,另一方面,也是在等王昶所部到来,然后再发动总攻击。
至于之后陈泰是不是开城投降蜀汉,已经不重要了身陷必死之地,为国取义,哪怕是曹叡,都不会对陈泰是不是投降蜀汉有任何想法。
而第二种应对方式是壮士断腕。
哪怕加上第一,第二批撤回去的四万人,总共也只能撤回去七万人。
毕竟,是大魏先放弃的陈泰,而不是陈泰先抛弃的大魏。这年月,也不苛求所有人都能做到以死全节。
倒不是说郭淮现在已经伤亡惨重到无力支撑局面的地步了,而是如果按照现在的伤亡数字长期积累下去。再坚守十天,单单是郭淮负责的西路防线,就有可能伤亡万人以上。
郭淮好歹是有三万人,而他的对手也不过最近才涨到七万人的司马懿这边,一直是用不到两万人在对抗邓艾指挥的五万士卒的进攻啊。
可诸葛亮也没想到,张溪居然直接让王昶带着三万人来援,自己带着一万多羌胡骑兵和两万多郡兵退守孟津渡了。那这三万士卒,诸葛亮必须用在刀刃上。
这一圈强攻,按照现在各条防御线上汇报的伤亡人数来看,十天之后,魏军至少要伤亡两万人以上。如果在加上撤军途中可能造成的伤亡,最终能撤回冀州的士卒,能有三万人就是老天保佑了。
恐怕还没等到蜀贼久攻不下,士气低落,自己麾下的士卒反倒会首先撑不住,因为伤亡过大而导致军心不稳吧!!!
司马懿也是占了这个便宜,才算是挡住了邓艾的优势兵力进攻。
这次会战,不算河东地区,光光兖州,大魏前后投入了大概十五万大军,最后撤回去只有七万人,还丢了整个兖州。司马懿的罪过,不是一般的大。
同时,司马懿也在信中跟陈泰挑明了,留陈泰守酸枣,其实也是在成全陈泰本人和颍川陈氏。
司马懿不是没有相应的撤兵计划,但如果按照司马懿的计划来的话,恐怕“卖”一个陈泰,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一开始的时候,郭淮还能勉力支撑,可在经历了三天之内,每日伤亡人数高达千人之后,郭淮是真的撑不住了。
至于司马懿,他如果现在要安排撤军,诸葛亮也有足够的把握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动员,并且出兵追击,而如果他错过了这个撤军机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诸葛亮是不会给司马懿任何撤军的机会了。
郭淮麾下一共就只有三万余士卒,伤亡过万人,就是伤亡三分之一了。
依然还是三线强攻,但这次强攻不过两天的事件,郭淮那边,第一个顶不住了。
而且,历仕大魏三代的郭淮,跟陈泰这个官二代,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用什么利益关系去说服他。能说服他,只有大义。
司马懿在给郭淮的信中表示,他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应对方案立刻撤军,并且,司马懿愿意亲自率领前部,为大军阻挡骑兵威胁,同时把中军交给郭淮率领。
而郭淮的回信,也不出任何意外岂有一军主帅,以身犯险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