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方案
其实吧,诸葛亮下令全军暂停进攻,短暂休整的事儿,也不能算是诱饵。
这几天的进攻不顺利,军中虽然没有士气低落,但难免有些焦躁的情绪。为了防止某些将军打起来上头,不管不顾的强攻,诸葛亮才下令暂时休整的。
嗯,这些个将军说的不是别人,就是关平,寇封两个人。
有一说一,这两人,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们最多就是一个合格的将军而已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已经不可能改变了。
如果有个人能统帅他们,让他们听命行事,那么他们也能发挥出极高的战术价值,但你如果让他们单独统兵,遇到小问题还好,遇到像现在这样需要协调作战的大战役,这俩就差的那么一点。
打起来容易上头,必须要进行一些限制,否则的话,第一个因为久攻不下伤及士气的地方,就是他们这里。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诸葛亮必须要插手调整整个战役的进攻节奏。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也确实跟王昶率领的援军即将抵达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向张溪求援,本来是指望张溪能分点兵力过来帮忙。能来个一两万人,诸葛亮就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河东战事,张溪以七万人牵制十万人,抽调太多的话,威慑力也会减少,张溪反而可能落入魏军的围攻之下。
说好听点,是参谋决断,说难听点。其实司马懿是希望这两个人,能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如今又多了一个能文能武,擅长查漏补缺的王昶。郭淮的日子能好过才怪咧。
这种情况下,其实司马懿有两种应对选择。
之前司马懿能撑下来,一方面是司马懿的用兵力能力真的很强,指挥防御滴水不漏,另一方面,也是司马懿铁了心的缩在营寨内苟着一动不动,绝对不做多余的事情。
一种,是留下来硬撑,争取撑到蜀贼的这波进攻节奏退去,然后再安排退兵。这样,是有可能有惊无险的完成退兵的。
相反,这次只要陈泰能坚守酸枣,为司马懿撤军拖延到三天时间,保全了魏军主力退回河北,就已经是颍川陈氏一族,对大魏的忠心表现了。
在蜀贼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前,立刻安排撤军,留下一部分断后,其余的主力迅速撤到延津渡口,尽快撤退。
可现在,连诸葛亮这样的人都下令全线强攻了,那邓艾也不好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兵。作为一名统帅,该狠下心的时候,也必须得狠得下心才行。
而陈泰之后投降蜀汉,他同样能再次成为蜀汉内部的颍川世家领袖,而蜀汉朝廷,不管是出于安抚颍川世家的立场,还是看在陈群当年跟刘备私交的立场上,都不会为难陈泰,甚至还要重用陈泰。
可现在,郭淮是用三万人在应对蜀贼近乎七万人的进攻。王昶已经领兵增援到位了。
对陈泰,司马懿可以这么去直白的去劝说,毕竟大家都是大世家的代言人,内心里的东西,大家都差不多。
他希望陈泰能率领五千人,坚守酸枣。
简单来说,邓艾的用兵风格,还是受到了他老师的影响,不太舍得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堆取胜利。
而在双方进行了一天休战后,隔天,大战继续开始。
前面的四五天进攻,邓艾用兵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如果敌军有防御空档可以利用,邓艾就抓住机会一点突破,但如果突破不进去,邓艾也是立刻下领收兵,不会选择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