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夏侯霸回邺城,完全是公务。
洛阳和河内郡就隔着一条黄河,而刘协,不过是一个人而已。
而且,在当时的刘备心里,曹丕篡汉和刘协遇害,都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刘备可不认为刘协作为大汉天子,会甘心的配合曹丕搞什么禅让仪式。
也该把司马懿和夏侯霸召回来,总结问责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然,该有的封赏也不会少,政治作秀也是必要的。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曹魏的政权法理是来自于刘协的禅让,或者说,是受禅代汉要是没事儿让刘协出来刷一下存在感的话,以大汉四百年的威望,曹丕这个受禅代汉还有个屁的意义?!
还不如当个大汉魏王,把控朝政来的舒服。
所以,刘备给刘协上了一个“孝慜皇帝”的谥号,直接连葬礼都给他办了。
所以对于刘协是不是还活着的这个问题,季汉自建立一来,一直是采取了模糊处理的态度,不查证,但也不承认。
而且就算他活着,他也不应该是以大魏山阳公的身份活着大汉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诸葛亮忠于汉室,但对刘协这么个玩意儿,你说要有多少忠心。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因此,其实对于刘协,诸葛亮一直是暗中关注,但明面上,就当不知道这位的存在。
让当今天子刘禅让位?!
而神奇的是,曹魏方面,同样选择了对刘协进行了冷处理,尽可能的在降低刘协的存在感,哪怕因此可能让季汉的政权有合法化的基础,也从不拿刘协还活着的问题来攻击季汉。
虽然天下明眼人都知道刘协禅让肯定不是自愿的,但有时候事情只要不说穿,那大家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曹魏还是天下正统。一旦说穿了,那不管内心多么认可大魏的统治,也得站出来说一句“曹魏得国不正”。
迎回来了,该怎么对待这位后汉的“末代天子”?!
当然,这些都是以前的格局,季汉偏居蜀地,大魏占据天下有二,对刘协这么冷处理,其实无伤大雅。
可。在季汉,刘协是“孝慜皇帝”,是一个死人啊。
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想在这个时代混下去,就必须遵守这一套规矩。
这次反攻洛阳不成,虽然在颍川郡找回了一些面子,但输了就是输了,曹叡还不至于被一点面子工程就这么糊弄过去。
而司马懿,在被诸葛亮压制了好久之后,终于在吴懿身上展现了一次自己的真正能力,重新获得了大魏朝野上下的认可。
至少,短期内,不需要去担心这个麻烦的问题了。
而如今,洛阳战事平息,江陵那边也逐渐稳定下来了,诸葛亮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了。
而下一步。诸葛亮打算,回一趟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