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六年十一月,萨迦派、宁玛派、贡噶派、嘎当派……吐蕃共十三个派系的首领人物,携带吐蕃各大系的户籍民册,齐至凉州,拜见赵朔汗国的二王子赵衍。
按照赵朔的计划,赵衍将以王子之尊,驻守吐蕃五年,为将吐蕃彻底纳入华夏版图,打开局面。
关于以后帝国如何治理,赵朔现在其实还没考虑好。
如果是之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吐蕃分封给一个儿子。这地方的地理环境太恶劣了,土地贫瘠,地广人稀,能维持住稳定,不给中原添乱就好。
如果赵朔的一支子孙能将吐蕃化为华夏熟土,就已经称得上功德无量了。
不过,这不是有线电报,有希望在赵朔的有生之年完成吗?
到底是维持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帝国,还是进行分封?分封,又究竟分封哪些地方?吐蕃是不是应该进行分封?
赵朔有些拿不定主意。
再说了,赵朔现在才有五个儿子成年,最终到底有几个成才能够镇守一方?谁适合分封在哪里?现在也言之过早。
所以,赵朔只是暂时定下了赵衍镇守吐蕃五年之事。
吐蕃的十三系首领,当然早就得知了赵衍镇守吐蕃的消息。在凉州知州衙门内,向赵衍大礼参拜。
他们为了表达对赵朔汗国的忠诚,主动提出,请为赵朔上尊号文殊菩萨,宣称赵朔是文殊菩萨转世,理应统治整个吐蕃。
关于这点,赵衍当然不会同意。
人家贵由都号称“天上之上帝,地上之贵由汗,全人类的皇帝”了,赵朔称什么“文殊菩萨”,也太掉价了。
再说了,这也太便宜了吐蕃那些喇嘛。
当然了,他们要是向高原上的百姓们宣称,是文殊菩萨转世为赵朔汗,发下大慈悲,为他们分了田地,赵衍也不会计较。
然后,赵衍宣布了对吐蕃进一步的命令。
首先,就是吐蕃的各系私兵必须交出来。一部分将直接成为普通百姓,分给田地。另外一部分勇武一些的,将转为赵朔汗国的府兵。
其中最勇健的五千人,将和赵衍带入草原的五千官兵一起,组成一个新的万户。
这个万户不入八旗之列,番号为赵朔汗国高原万户。
对于这个处置,十三系首领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心头一片灰暗。整编完成之后,他们再无任何军事力量,只能在精神方面对吐蕃人进行影响了。
赵衍接下来宣布的消息,对吐蕃人整体来说,就全是好消息了。
其一,赵朔汗国的军政人员进入吐蕃之后,不但要进行均田,而且会给百姓们发下铁制农具。这些农具全部无息,本钱分十年还清。
吐蕃原来其实是有一定数量的铁制农具的。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中原的各种先进技术。
要不然,大唐年间,吐蕃能拿几十万大军来,和唐军对抗,还互有胜负?
只是自从唐末以来,一方面气候变冷,吐蕃之地变得越发不适合人类生活。另外一方面,吐蕃分裂,各大势力互相攻伐,进一步破坏了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