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样东西,就不适合在这里看了,孙威带着赵朔视察各个工坊。
工匠们刚刚制成了一台最新式的纺纱机器,这台机器通过一种叫“飞梭”的工具,极大提高纺纱效率。
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需要性能极好的弹簧。
制造弹簧的材料成了大问题。
另外,各种机械结构,也消耗了赵朔工坊内能工巧匠们太多的精力。
以赵朔工坊的实力,这时候想要量产这种具有飞梭的纺纱机器是不可能的,只能算是个试验品。
当然了,赵朔也不着急。
有总比没有好嘛,材料上的问题只能一点点地试,这根本就不是着急的事情。
各种机械的制作,也需要新一代年轻人慢慢努力。
接下来,赵朔还视察了火炮工坊。
原始火炮的技术含量不高,其实工坊五年前就制出来了。但是,效果着实不尽人意,也就一直没有量产
这次赵朔参观火炮工坊,火炮的威力的确比之前有了些进步,但效果依旧非常一般。
赵朔觉得,这种火炮给八旗军装备上了,未必能增强八旗军的战力。再者,还有技术扩散的风险。
还是算了。
赵朔吩咐孙威,让工坊内继续提升火炮的威力,依旧不必量产。
然后,赵朔又视察了造币工坊,想亲眼看看一枚枚银币,是怎么被水力机械压制出来的。
“王上,此人就是造出齿轮金币的最大功臣了。郭珣,造币工坊主管。这台水力机器能这么快研制成功,郭珣真是居功至伟,另外,能制造出金属螺杆来,郭珣也出力不小。”
孙威将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带到了赵朔的面前,满脸的赞赏之色。
“郭珣参见王上!”
郭珣赶紧上前,向赵朔大礼参拜。
赵朔对这种技术型人才当然是非常重视的,道:“免礼。郭珣,你这么年轻,就立了这么多功劳。今日见了你,我心中真是高兴。不知你是哪里人啊?”
“臣是河北邢州邢台县人。”郭珣似乎不善言辞,有些拘谨地答道。
孙威主动介绍道:“郭珣可是邢台有名的才子。他的父亲郭荣,就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不但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而且擅长水利。郭珣家学渊源,学问不在其父之下。”
“三年前,郭珣来哈尔喀贵城游历,偶然间和我结识。我见他学问精深,竭力邀请他加入工坊。这些年,郭珣可是给工坊解决了不少难题。”
赵朔有些疑惑,道:“郭珣,你的学问那么好,参加科举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为什么安心留在工坊里呢?”
郭珣道:“臣是这么想的。参加科举,也只是为基层小吏。要想当大官,还得立下足够的功劳。但是,臣天生喜欢做学问,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就算参加科举,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王上这工坊,不但待遇好,而且是最适合做学问的地方。我留在这里,才算不负此生。”
赵朔微微点头,道:“也是。人各有志,华夏虽然想当官的居多,但是淡泊名利之人也有不少,郭珣你就算一个。对了,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啊?可搬来了哈尔喀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