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乡长,你别端着绷着,轻松一点,自然一些,就像正常谈话……”
乡政府大院一角,在一堆工作人员嗑着瓜子的围观中。
郑宏远配合央视摄制组,完成了第一天专访录制。
关于央视报道村办食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二月初,春节前夕,CCTV七点档,就曾经用一条长约40秒的新闻播片快剪,报道了民政部部长陆兴元密集走访各地调研。
其中,关于金河乡出现了8秒左右镜头。
郑宏远本人有幸露了个脸。
当晚,全县上下所有单位,都组织了集体收看学习。
所有人都以为村办食堂项目到此就结束了。
但郑宏远知道,这不是结束。
因为在更早时候,一月初,趁各级党代会、两会密集召开换届间隙。
《北河观察》头版,郑宏远那篇关于新农村振兴发展规划文章,在包括郑宏远在内,多达17位作者署名的壮观场景下发表了。
这篇以周慧兰亲自捉笔操刀为底版的政治试水高论,行文自然是无比高深晦涩,深谙政论核心要义。
不会给人留下任何抠字眼把柄,但想要表达的意思,却一个不拉,用一句‘懂的都懂’形容,再恰当不过。
应该客观的说。
站在郑宏远的视角,这篇过于晦涩高深的文章,并没有引发任何波澜和影响。
一度让郑宏远怀疑,是不是试水失败。
但周慧兰却点醒了他。
“这篇文章不是给你看的,也不是给我看的,甚至不是给北河省官员看的。”
文章发表半个月后,就在北河省七大召开之时。
钱奇峰打来电话,通知郑宏远,开年后央视摄制组会来金河乡,就‘村办食堂’项目,做一个深度专访。
郑宏远大喜过望。
“钱书记,这村办食堂项目,是不是准备全国试点推广?”
钱奇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道:“这个深度专访,只是村办食堂通过央视平台,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和领导面前的舆论试水。”
什么意思?
央视专访村办食堂,不是因为村办食堂有多好。
而是陆兴元对那篇政治试水文章的奖励。
这也从侧面告诉郑宏远,他那篇看似没有引发任何舆论关注的新农村振兴规划文章,让陆兴元收获了一个相当满意的结果。
至于村办食堂项目本身,陆兴元本人评价当然不错,但能否上升为国家级重点关注项目并全国试点推广。
就要看这次央视专访后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