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王雀儿清了清嗓子,道:「殿下来意,我已知晓。其实此事在代国颇有争议,有些大臣虽未明着反对,但以拓跋景年幼为由,请暂缓行事,待拓跋什翼键亲政后再行册封。」
说实话,在这件事上王雀儿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拓跋景是什么身份?众人多有猜测,心中有数。
王夫人也没对外说这个孩子哪来的。
也就是说,她想平白无故册封一个「普通人」为代国郡公。这不是不可以,
但你得有耀眼的战功才行。
功劳到位了,郡公算什么?左右贤王都不是不可以。
可这两岁小儿有什么功劳?更别提其出身还不明不白,甚至让人微微有些屈辱。
这般情况下,也就一些与中原做买卖大获其利的部大、官员支持,其他人不是沉默就是反对。
这就是女主当国的先天不足。即便王氏已经诛杀了一大批反对她的人了,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冒出头来,隐隐反对她,特别是什翼犍今年已经十一岁了,
按照草原规矩,成婚之后就要亲政,王氏就要交出权力。
可以这么说,最多三四年,代国内部的矛盾就要迎来一次总爆发,已经快要糊弄不下去了。
邵裕不太清楚其中的内情,听了王雀儿的话后,只问道:「可有解法?陛下没别的要求,只想让代国尽可能笼络住更多的部落。待他扫平江南后,再做计较。」
王雀儿似乎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立刻回道:「要做好动手的准备。五原国或马邑国没那么容易立起来。不过,殿下最好还是去一趟凉城。单于府固然会力保王氏兄妹,但他们自己的举措更为重要。这里是鲜卑地界,不是中原,终究要看他们自己。王夫人在凉城苦思良策,却不知有无解法。」
邵裕点了点头。
离开平城西行时,雨已经停了。
七月的平城还是很热闹的,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梁人,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羯人、扶余人、高句丽人,高车人等等,
服色各异,语言不通,混杂在一起时,直让人目不暇接。
「代天行道,景耀四方。虎啸风扬,万世其昌。」一群刚从学堂内放课的孩童嘻嘻哈哈,笑闹着穿过街道。
邵裕初时不觉什么,反复琢磨两遍后,面色一变。
陪同他西行的代国鸿胪寺官员见了,似乎有点想讨好他,遂道:「殿下,此谣传播已近月。最先是从凉城那边传过来的,至平城后,有部大觉得奇怪,遂请人解之。」
「哦?何解?」邵裕问道。
「‘代天’谓之代国天下。‘景’意指拓跋景。」鸿胪寺官员说道:「拓跋景去岁十月生于长春宫。此宫位于山麓,周边层峦叠嶂,云雾深处向有虎豹之属。拓跋景生于夜间,听闻出生时山林中狂风大作,虎啸不停,很多人都听到了。」
邵裕听得津津有味。
他稍稍整理了下思绪,便知道这段谣的意思是说拓跋景出生时有异象,而他会在代国替天行道,光耀四方,最后代国「方世其昌」。
想通之后,只觉王夫人真是被逼得没办法,居然要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使俩。不过,应该多少有点作用吧,不信的人固然不信,但保不准有些愚昧的人就信了,王夫人就是争取这些愚昧之人,让他们接受拓跋景。
阿爷真是造孽哟!
七月十八,邵裕带着数百兵士直奔凉城。
行至盐池之时,却见诸部贵人皆已齐聚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