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晋末长剑 > 第二章 策略(第2页)

第二章 策略(第2页)

镇兵员额五千,实有四千。

对应桑城镇那四千家匈奴镇民,差不多就是一户出一丁的样子。

不过,对这种兵民合一的军镇体制而言,区分兵还是民没有太大意义。

没仗打的时候,大家都得忙农活,军镇养不起多少脱产职业兵。

打仗的时候,壮丁出战,健妇、老人、少年守城,都要上阵。

真论起来,和后世明朝的卫所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

因为镇将权力比较大,可以任命下级官员,朝廷走流程同意,一般不会否决。

而且,军镇以武力强宗或部落酋长为核心。

豪族族长、部落酋长以有血缘关系的本家子弟为军官,组建核心部队,被称为“子弟兵”。再以子弟兵控制更多的外系镇民,为朝廷守御边塞。

有的比较离谱的边塞豪族狂生儿子,然后个个习练武艺,弓马娴熟。

历史上唐末五代时期,府谷的折家宗族子弟不下三千(真能生……),大多会骑马射箭,从小接受军事熏陶。

这种宗族子弟兵凝聚力比较强,组织度高,能打硬仗、苦仗,且为了家人财产(离家出征战斗力显著下降),愿意死战,是一种非常好的低成本、高战斗力边防部队,但——

容易造反!

邵贼虽然很多时候不是人,但他对帐下各路人马的情况了然于胸。

桑城镇将靳康是必须要笼络的。

这四千家匈奴周围几乎全是氐羌、羯人,风俗不同、文化不同,十分扎眼,形同异类。

于是他赐还靳氏的介休老宅,又在洛阳给三兄弟分别赐宅,赏赐诸多财物,将来还会录用靳氏年轻一辈子弟为官。

一连串手段下来,靳康在桑城还算卖力。

游骑四出,昼巡夜警,还敲打了周边几个部落,让他们定时上贡,解决军镇一部分粮饷。

遇到比较头铁的部落,甚至会出兵袭杀立威。

荀序来到桑城镇时,就在镇城不远处看到了千余户乱糟糟的百姓。

一打听,这些披头散发之人居然是俘虏的羌人。

靳康让他们把镇城附近的沿河平地开垦出来,种上粟麦。

“倒是个会经营之辈。”荀序转了一圈,像个台阁重臣一样点评道:“奈何兵士高矮胖瘦不一,列队不好看。衣甲也不够鲜亮,面相过于凶恶,形同盗匪。镇城过于简陋,也藏不住多少人,敌大队攻来,牛羊马匹及老弱妇孺还得转移一部分。”

“兵士就不说了,镇将家里连虎子都没有,夜中起身方便,还得出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