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也颤巍巍地附和:“尚书大人所言极是!”
“陛下,向民间借贷充作军资,恐非正道!”
“若后世子孙效仿,依赖成性,岂非动摇国本?”
“且富商巨贾,其心难测,若借此挟制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质疑之声随着迭起,核心皆在于信誉、风险和后果。
这些老臣们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这确是一步险棋。
南宫玄羽静静地听着,并未动怒,越发觉得念念的思虑甚是周全。
“诸位爱卿所虑,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边疆将士浴血奋战,粮草乃性命所系,一刻也延误不得。”
帝王微微一顿,继续道:“朝廷信誉,首系于朕之天威。”
“朕会明发谕旨,公告天下,言明此欠条专为抗击匈奴、保家卫国而设。并以皇室信誉为保,昭示还款决心与来源,可打消部分疑虑。”
“其次,朕会设专门衙署,任命信誉卓著之大商号协同管理账目,定期公示款项流向。”
“朕认为,可设计不同份额的欠条,小至平民富户,大至巨商豪族,皆可认购,聚沙成塔。”
“对于认购踊跃、数额巨大者,除朝廷承诺的利息外,朕会额外施恩赐予‘功在社稷’、‘义商楷模’等匾额。”
“或给予其子弟入国子监读书、候选微末虚职之荣恩。”
“此举既嘉奖其义举,又可将其家族利益和国朝更紧密联系,而非挟制。”
青年帝王的思路清晰而务实,不仅回应了老臣的担忧,更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