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陈海峰放下简历,问道:“康先生,你19岁参加工作,30岁时,经过全厂工人表决,成为了生产车间主任。”
“在接下来的工作里,你勤勤恳恳的为工厂付出,多次获得劳动标兵的称号,而在三年前,你成为了全省的劳动模范,有了这么多荣誉,为什么会下岗呢?”
金陵啤酒厂和申城啤酒厂一样,都是当地商务部门下辖的拳头企业。
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年代,两家工厂的工人身份,相当于后世的金领。
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两家工厂先后出现的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等问题。
加上管理班子思维陈旧,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市场形势。
导致两家工厂资不抵债,成为了不良资产。
这种情况下将企业打包出售,安排员工分流下岗,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手段。
不过就算是下岗,作为核心骨干的管理人员,康建业怎么也不应该出现在下岗人员名单中。
对于这种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的劳动模范,相关部门会做妥善安排。
要么将他留在原厂,要么给他分到其他的工厂。
康建业闻言苦笑道:“我是替别人下岗的。”
“替别人下岗?”
白亚楠不解的说道:“这还能代替吗?”
“原本是不能的,但是领导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勉强同意了。”
康建业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丢人的,老老实实的讲明了其中的原委。
临近下岗,工厂对厂内人员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将一些不重要的管理人员,安排到了下岗名单当中。
而像康建业这样的骨干,不仅没有任何下岗危机,反倒受到的提拔,暂时负责副厂长的工作。
整理全厂的下岗人员名单以及清算设备价值。
工作过程中,康建业惊讶发现,在工会工作的弟妹,竟然也在下岗名单中。
弟弟刚刚下岗,如果弟媳也下岗,他们一家还拿什么生活?
为此,康建业找到了厂里领导,恳求领导高抬贵手,把弟妹从下岗人员当中划出去。
可惜,领导也有领导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