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看房的市民势必会经过分校工地,心里岂能不动想法?
出人出钱修建分校,看上去是个脑残的举动,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却不是钱能够计算出来的。
土地是现成的,修建学校花不了多少钱,最多不超过200万。
宣传效果,足可以让小区提前销售一空。
经过整整一天的构思,陈海峰这个脑洞大开的集资方式开始付诸实践。
晚上回到家,陈海峰立刻画好了未来小区的形象图,亲自写了宣传广告语。
拿到这些东西,王璐找到申城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
让他们在两天之内设计好推广广告。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申城商界风云变化。
不少人都等着看陈海峰的笑话,没想到陈海峰绝地重生,不仅没有被压垮,反倒是开始大兴土木。
也不知陈海峰和印刷厂那边达成了什么交易,印刷厂竟将一块极大的土地卖给了陈海峰。
陈海峰随后在电视上打出了楼盘销售广告。
广告看上去精美绝伦,想必小区建成以后,会是整个申城最引人注目的一套住宅区。
至于印刷厂那边,陈海峰也没有食言,发动了自己的关系,将学校和医院的生意引到了姜大军那里。
虽说和印刷厂以前的收入比起来差了一大截,但总算又能重新开工。
经过这件事,印刷厂上下全都消停了。
当然,其中并不包括黄副厂长。
对于姜大军的种种举动,黄副厂长的肺都要气炸了。
可是没办法,他只是一名副厂长,无法改变姜大军的决定。
更没办法在他人不支持的情况下继续和陈海峰作对。
“杨少,情况就是这样。”
总统套房内,黄副厂长像诉苦一样,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给了杨奉。
之所以今天才来汇报,是因为那次见面不久,杨奉因为有事离开申城返回北方。
昨天晚上才搭乘飞机重返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