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耕随即启程前往五原,准备拜访傅作义将军。
第二军团队长沈泉率领一整营士兵,静静地潜伏在蒲同铁路忻县段。
麾下的军队日益壮大,但责任也更为沉重。
不说别的,新招的士兵需要训练,他们的生存亦需保障。
军团模仿中央军的建制,每个军团便有三千余战士,即使目前人数尚不足两千。
如此规模的训练,日常粮食消耗巨大。
团部供应的物资有限,连一粒多余的粮食都无法奢望。
沈泉不得不另寻他法。
他计划带领部队前往正太铁路,寻找一些额外的生计。
然而,正太铁路沿线已被一群极度贫困的抵抗军死死盯住,无法挤入其中。
于是,沈泉将目光转向蒲同铁路。
第二军团第一营编制完整,共六百五十人。
下辖三个步兵连,每个连又分三个步兵排,排下设三个班组,每排配备三挺轻型机关枪,三十枝步枪。
步兵营直属单位包括一个机炮连,装备六挺重型机关枪,两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
蒲同铁路,犹如一条巨龙穿越山西省中部,南北贯穿。
从大同出发,途径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直至芮城的风陵渡,全长八百六十五里。
以太原车站为界,分为北蒲同铁路与南蒲同铁路。
南段五一百三十三里,始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完工。
北段三百五十一里,始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九三九年竣工。
山西地貌险峻,蒲同铁路与正太铁路成为山西省内至关重要的交通命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此时,沈泉正与第二军团第一营潜伏在铁路沿线。
他们早已派出一队士兵将携带的炸药秘密埋在铁轨之下。
引线藏于沙土,延伸至隐蔽的草丛中。
沈泉俯卧在山坡背后,悄声对一营营长徐济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