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争论,赵曙和韩琦等人,逐渐意识到。
要想取得这场论战的胜利,曹太后的态度是关键。
只有争取太后改变态度,釜底抽薪,才能给两制和百官以致命一击。
治平三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
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将其召来商议。
当时即议定濮王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
交给了皇上一份。
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
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
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
不过是多了太后的签押。
曹太后一直与养子赵曙不和,这一次竟不顾朝廷礼仪和群臣的反对,尊赵曙的生父为皇考,确实令人费解。
于是,便有了诸多传言。
有人说,这一关键性的诏书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后误签。
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诏书内容,但后悔已经晚了。
另一传说则称,太后手诏的出台,是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
最终说服了太后。
但无论如何,白纸黑字,太后是不能抵赖的。
不管曹太后的诏书是否出于情愿,却正合英宗的心意。
英宗便立刻下诏停止讨论。
同时又将宰执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
韩琦对英宗只说了一句‘臣等是奸是邪,陛下自然知道’,便垂手不言。
欧阳修更是非常明确地对英宗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御史既然认为其与臣等难以并立,陛下若认为臣等有罪,即当留御史。
若以为臣等无罪,则取圣旨。
英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
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
英宗明白这三个人无过受罚,心中也很过意不去。
特地对左右人道:不宜责之太重。
同时宣布,濮安懿王称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