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言如同插上了翅膀,在荆州城内四处飞散。
人们对诸葛志的敬畏和好奇,也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几乎到了神化的地步。
有人甚至在自家门口立起了诸葛亮的画像,日夜焚香祈祷。
就在这股热潮之中,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正快步走在前往诸葛志住处的路上。
他便是姜维,一个久闻诸葛志大名,心生仰慕的青年才俊。
姜维身着粗布衣衫,却难掩其眉宇间的英气。
他双目炯炯有神,脚步坚定有力,仿佛携带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一路上,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心中对诸葛志的敬佩之情更甚。
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拜入诸葛先生门下,学习他那经天纬地的才能。
终于,他来到了诸葛志的住所前。
这是一处清幽的院落,竹影婆娑,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姜维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上前轻轻敲响了门环。
“吱呀——”一声,木门缓缓打开。
一个面容清秀的小童站在门后,他抬起头,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好奇地打量着姜维。
“你找谁?”
小童的声音清脆,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姜维看着眼前的孩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紧张,他定了定神,缓缓说道:“我……我想求见诸葛先生。”
孩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向院内走去,留下一句话在风中飘散,“先生,外面有人求见。”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姜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激动的情绪。
片刻后,诸葛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一袭青衫,羽扇纶巾,风度翩翩。
“先生,久仰大名。”姜维恭敬地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学生姜维,仰慕先生已久,今日特来拜师学艺。”
诸葛志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姜维身上,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只见他眉清目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和执着,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你为何要拜我为师?”
“学生听闻先生在宛城之战中料事如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心中敬佩不已。”姜维语气诚恳,“学生渴望能像先生一样,为国效力,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