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和珅的外祖父伍弥泰是一位高官,曾经向和珅借白银两千两。
然而,和珅精明如斯,他担心伍弥泰没有能力还账,竟然逼着自己的外祖父拿他家地契作为抵押。
这种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地契是家庭的重要资产,一般不轻易外借。
这也显示出了和珅在金钱问题上的谨慎和精明。
不仅是他的外祖父,即使是他的岳祖父英廉的孙子向他借钱,也是拿地契作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
这进一步证明了和珅在处理金钱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谨慎态度。
包括他的亲舅舅明保向他借了一万五千两白银,要求每月按照一分利息来计算。到后面连本带息一直滚到了两万一千多两。
这种精确的计算和冷酷的商业头脑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的贴身下人傅明向他借银一千两,他甚至规定如到期不能还清,就要从他的月钱当中直接扣除。
这种对待家人还真的是‘一视同仁’不分远亲贵疏,显示出了他在金钱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傅明去世后,和珅并未念及跟随自己多年而免除债务,反而让傅明的儿子代替还债。
他甚至每月规定按七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的本金二百两,利滚利达到了一千两百两。
这种对待债务的严谨和公正,无疑显示出他在金钱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对金钱的热爱使和珅成为了一个精明的商人。
他亲自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这种对金钱的敏锐使他成为了乾隆的私人助理。
他的经营天分迅速得到了体现,并且得到了乾隆的重视。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成为内务府大臣,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对金钱有着如此敏锐嗅觉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如鱼得水的好机会。
在此之前,内务府经常面临财政困难,时常入不敷出。
然而,和珅接任后,内务府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