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经过了数百年的民族冲突和血腥屠戮,南北朝分裂的华夏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统一的政权来维持秩序。
最终,大隋帝国在一个民族和解的历史进程中崛起。
然而,可惜的是大隋帝国的统治时间太短,无法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就这样,如此宏大的历史任务,便落在了大唐帝国的肩上。大唐帝国拥有着少有的开放胸怀,容纳中外各族人士,不分民族。
只要效忠大唐,便能得到赏赐、受教育、担任官职。
甚至安史之乱后,一些降将被任命为节度使,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收买异族将领。
而且唐王朝在平定叛乱时,少数民族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安史之乱后,不得不重赏这些少数民族。
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渐渐走向了不健康的境地,原本以汉族为主的融合趋势开始变得扭曲。
仿佛有一种被挤压到边缘的感觉。在大唐帝国的后期,少数民族逐渐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已经完全摆脱了唐王朝的掌控,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因如此,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受到万年唾骂的古今第一无耻之徒沙陀人石敬塘,才不得不向契丹人求助,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成为了他们的儿皇帝。
幽云十六州的失去实在是太过关键,这件事也可以说是中华历史的转折点!
因此,继任的宋代在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并受到少数民族侵扰之后,再次激发起了华夷之辨的思想。
汉族的民族观念再次变得鲜明对立起来,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不再是鄙视,而是敌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再次占据了主流。
闭关锁国最终成为了国家的基本方针。
明中期到清末,民国南渡后至三十年前的时光里,一个个平行世界的君王们目睹着安史之乱这场千年遗祸的战乱,万界皇帝们的脸色煞白,倒吸一口冷气。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这样一个如此严重的影响,他们都未曾预料到。
他们原以为安史之乱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反叛,却没想到会演变成如此深远的后果。对于这样的乱象,他们既愤怒,又心痛于后世子孙遭受这样的苦难。
他们纷纷思索着,如何才能阻止这场留下了无尽遗毒的纷争事件。
李世民陷入沉思。
“这一切,安史之乱竟带来了如此可怕的影响吗?”
“按照杨平神人的说法,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唐帝国将更为强盛?”李治皇帝点头附和。
“可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只有赤裸裸的满目疮痍。”
“当下,我们只能趁着隆基的时空尚未陷入安史之乱的漩涡,趁着大唐帝国的命运尚未彻底崩坏。。。。。。”
“我们应该尽力而为!”
实际上,李世民所言不无道理。
大唐帝国,在安史之乱时期,由于唐玄宗年事已高,心智迷糊,迷恋色欲,导致均田制度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度已经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唐帝国的财政确实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