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您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边疆事务和朝廷大事上了。”
徐安闻言,眼睛一亮。“沧海道理司台?这个主意不错!你立刻去安排一下,挑选一些忠诚可靠的人手来组建沧海道理司台。”
祖承恩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为徐安的决定感到高兴。
这个沧海道理司台的设立,不仅能够减轻徐安的工作负担,还能够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
这对于稳定军心民心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徐安也知道,设立沧海道理司台,只是权宜之计。
要想真正解决眼前的困境,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朝廷的体制和作风。
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于是,徐安决定先设立沧海道理司台,将眼前的困境暂时缓解下来。
徐安设立沧海道理司台的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朝臣们对此反应不一,有的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加强地方治理;而更多的则是表达了不满,认为徐安此举有违朝廷体制,私设司部无异于擅权。
“哼,这徐安真是越来越放肆了,居然敢私设司部!”一位老臣,在私下里愤愤不平地说道。
“是啊,他以为自己是谁?不管什么出身,都不能随意更改朝廷建制!”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然而,尽管朝臣们私下议论纷纷,却很少有人敢公开表达不满。
毕竟,徐安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再加上元康帝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使得许多官员都对他忌惮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