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对啊,会不会故意弄错旗号试图混淆视听?”
这次麻岚听懂了,可又不懂了。俄罗斯沙皇国常年与瑞典、波立联邦和克里米亚汗国作战,其主力部队都云集在西北、西和南边。
从发现的旗号上看,除了斯摩棱斯克射击军是来自西边之外,就只有图拉重骑兵是来自南边,还是一支贵族私兵。剩下的部队都来自战斗力并不强的北、东、东南方向,说是杂兵有点过分,但绝对不是精锐。
按说这么大的战役,就算不举倾国之兵也得把最能打的军队派出去,结果沙皇挑了一群最不能打的,只点缀了点精锐射击军和哥萨克,其中必然有缘故。
“有可能……等着看吧,如果我没猜错这一仗可能会轻松点。”黄太极对这个解释不置可否,实际上心里并不同意麻岚的推测。
军队混用旗帜不是不成,但没听说过全都混用的。这要是真打起来岂不是都乱套了,到时候士兵找不到军官,军官指挥不动士兵,蒙来蒙去等于把自己害了。
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沙皇的态度,统计司和礼部很久以前就说过俄罗斯沙皇和大部分贵族对这场战争并不热衷,现在看情报应该是对的。
受困于地缘政治,沙皇不得不加入欧洲联军发起东征,可俄罗斯贵族们又不愿意把刚攒出来的家底全扔在东方。于是就来了个阳奉阴违,表面上出兵好几万,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实则派往东方的都是弱兵和贵族私兵。
这么干一方面能堵住欧洲各国的嘴,一方面也能加快国内的军事改革。借着大明帝国的手把地方武装打得七零八落,不管胜负,回去之后都要归入沙皇统领,省大事儿了。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对东征伤害有点大,在这四股军事力量当中波立联邦最能打、哥萨克最快、克里米亚最难预测、俄罗斯数量最多。
如果俄罗斯军队质量太差,肯定会连累友军。那三家还都指望着俄罗斯军队当基本盘呢,结果根基先垮了,短时间内谁也顶不住。
新来的俄罗斯军队同样没有轻举妄动,除了派出更多侦骑向南北两个方向长距离探查两翼是否有埋伏之外,也规规矩矩的在10公里之外的河滩高地上扎下大营。
到了晚上,各族士兵点起篝火又唱又跳,照亮了好几里锡尔河。有时候还朝天放枪放炮,场面非常热闹,一直折腾到半夜才消停。
第二天白天,热气球上的了望手又报告说多了上万兵马,从旗号上看仍旧是俄罗斯军队。这群家伙可能夜里折腾累了,既不攻城也不迂回,光四处寻找柴火和树木,好像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似的。
黄昏时分,热气球上再次升起了告警的烟花,波立联邦军队也到了。和杂乱的俄罗斯人相比,波兰人的纪律和排场都要高好几个档次,连带着随行的扎波罗热哥萨克好像也比顿河哥萨克整齐许多。
“司令,末将就要回本部了,多保重!”随着波立联邦军队抵达,战争气氛也被烘托到了顶点,一向嬉皮笑脸的麻岚天刚黑就来向黄太极告辞。
虽然每个卫都有热气球了望手,能在比较远的距离上及时联络发号施令,但麻岚和常江两位指挥使的主力部队都安排在城外了,为了方便作战他们还是不愿意待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