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种程度的武道,几乎能用奇迹形容了吧。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卡夫卡现在需要思考的,是观想。
黄粱桩的观想图景,是一截木头。
乍看上去没准还会让人误以为这是木部之类的功法。
但其实不是,仔细看,那截木头下,还悬着一只酒葫芦。
真的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图景,很多艺术都是共通的,尤其卡夫卡还是混血种,热爱文字的同时,他还对小提琴钢琴以及素描油画等领域有所涉猎。
混血种好像都这样,对于艺术作品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似乎龙血带给他们的不只有暴虐,还有艺术的嗅觉和优雅。
尽管谈不上行家,但以卡夫卡的水准,复刻一截木头这种事,还不是信手拈来。
但他偏偏就卡住了。
甚至在第一天,他站了五个小时,愣是一笔都落不下。
感觉落在哪里都是错。
路师的每节课卡夫卡都听的全神贯注。
笔记写了三个厚厚的本子,上面不只有路师的话,还有他当时的理解以及事后的灵光一闪。
但迟迟无法落笔。
此时听了苏茜的话,卡夫卡忽的心中一动,像是想到了什么。
其实苏茜说的这些,没什么特别。
全部都是路明非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道理。
但有些事就是这样。
正如一个人八岁时读三国,十八岁读三国,二十八岁读三国。
每一次都能有全新的感悟。
一样的书,一样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悟呢?
说到底,还不是心境变了。
用路明非的话说。
也就是,火候到了。
半月来,卡夫卡翻阅秘籍五百余次。
观摩图景不下五十小时。
每一晚他都抱着秘籍入睡。
梦里都是数不清的木头和酒葫芦。
厚积薄发。
有心人天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