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村人面面相觑:“对比之前战乱,6两银子堪堪一车粮食,现在这个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
说是这么说,杨老三一袋不落地清点着这几车,确保数量对得上,跟村长点了点头。
“劳驾您帮忙送到咱们住所,咱们村子一下子没法腾出那么多空车来!”
掌柜的一听,还得再派人帮送货,生意还用不用做!赶紧屋子里出来指点:
“赶紧用拉粮的大马车,挤一挤成五辆给送过去,这几人早点回来,愣神什么呢?赶紧搬啊,银钱还是得按照九车算。”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知道数对得上,崔村长生怕掌柜的反悔,抬起头,从怀里掏出银两结账,账房伸手接过银子,熟练地清点着。
同时小二们跟着平顺村居民,赶紧又把粮食给搬过去。
“银钱也都对得上,银货两讫了,咱们粮好,用得好您再常来买啊。”
“哎!定会再来,店家生意兴隆。”
平顺村众人一心都是带着粮食家去,若非大伙儿扛不了太多,都想再多拿一些。
小二们见终于干完活了,除却帮运粮的,都在道别:“客官请慢走!”
掌柜强撑笑容送行,内心却是在滴血:“可千万别再来了!”
车轮滚滚,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马车穿过热闹的集市,两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都让开些,送货了!”
粮铺的车夫挥动着鞭子,吆喝着让开道,人群却仿佛被这热闹吸引,纷纷跟着马车前行。
阳光洒在古色古香的店铺招牌上,街边的一家临街客栈三楼窗外站着一位身着长衫的文人,还有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粉雕玉琢的小公子。
只见文人他手持一把折扇,微微摇晃,眼神中透着几分闲适与从容。
他看着马车缓缓驶过,满载粮食的车旁,农人喜不自胜。
他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吟道:“车轮滚滚过长街,石板路上印辙深。古街繁华今犹在,岁月悠悠话古今。”
小公子轻轻咳嗽,面露病容,却无心欣赏这热闹景色,眼底焦虑不安:“也不知姐姐如何了,都怪我身子骨太弱,若是能快马加鞭,定能尽快赶回去。”
这文人正是定北侯府的门客,而这小公子就是那定北侯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