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153章 撤军(第3页)

第1153章 撤军(第3页)

就像现在,其实都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分兵撤离,如果蜀贼追击一方,另一方也可以摆脱蜀贼的纠缠,提前前往必经道路设伏,说不定能一战而败蜀贼。

曹爽不是没有能力,至少,能力不是那么的糟糕。

一方面,分兵撤离,可以引诱蜀贼分兵,导致追兵薄弱,彼此面临的追击压力都会减小一些,撤离的成功率更大一些。

司马懿和曹爽分兵撤退,还真的司马懿主张的,他最多算顺水推舟这个主意,其实是曹爽出的。

曹爽这个人吧,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始终看不清自己真正的能力界限在哪里,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说好了是分兵撤离,但实际行动中,却变成了司马懿率领两万士卒“断后”,“掩护”着曹爽领兵撤往延津。

现在诸葛亮最大的担心,就是邓艾和关平之间不能通力合作,两人如果分兵行事的话,是很有可能被司马懿利用上的。

而事实也证明,在长垣县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的配合还是不错了,两人一起守住了防线。

因此,司马懿还真的就同意了曹爽的建议,各自率领两万人,分兵撤离长垣县。

因此吧,在司马懿达到了战术目的,打算撤离长垣县的时候。曹爽主动找到了司马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司马懿没想到的是。邓艾没有分兵也就算了,他居然还带着七万大军,尾随着自己的两万大军追击。

没道理在长垣县城的时候,两人可以互相策应,互相支援,反而在选择撤军路线上,各走各的吧?!

关平就差点意思了。

自从司马懿从雍丘退兵以来,曹爽是一句话不说主要是怕说了什么惹恼司马懿的话,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中线的两人遭遇到了什么不测的话,只靠诸葛亮一人在东线进攻,恐怕是只能坐视曹魏撤军河北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他是邓艾,面对敌军分兵的话,要么也同样分兵追击,要么,就是集中兵力,捡一个比较容易对付的敌人下手。

这一路,司马懿虽然走的很慢,也付出了三千余人伤亡的代价,但他终究还是没有给邓艾重兵击破的机会。

司马懿硬生生的凭借着手里的两万人,面对着七万人的追兵,一路边打边撤,居然带着一万六千多人,安然的撤到了酸枣城东面,并且在郭淮的接应下,在酸枣东侧安营扎寨,防护住了酸枣城侧翼。

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断后人选,有序撤军的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