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己的斥候居然说,前方二十里左右只有骑兵烟尘,身后却看不到步兵踪迹。步骑脱节行军么?!
孟达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设伏,也是有一番自己的考虑的。
但问题是,这么明显适合伏击的地方,魏军的主将和斥候但凡有一个不是傻子,都会对这个地方进行重点查探的人家要是提前发现了埋伏,从山石区前方的缓坡侧翼迂回绕上上来,自己的五千伏兵恐怕是一个都跑不了。
再然后,配合正面马岱骑兵部队的反击,用弓矢阻截这群骑兵的退路,最终实现大规模杀伤,甚至全歼这支曹魏骑兵的作战计划。
总不能连自己人也一起射吧。
这个地点,不能太深,太深了容易被魏军围剿毕竟孟达只带了五千人的弓弩兵,而弓弩兵虽然远程威力很大,但一旦被近身的话,五千人的战斗力就不够看了,怎么也干不过对面两万人的步卒。
往前五里的地方,是一片陡峭的山石,正好把官道给夹在了中间,过了这边山石群了,才是这个山坳。
孟达思来想去,心一横。老子拼了!!!
确实,距离埋伏圈大概也就是二十里左右的距离,以骑兵的行进速度,大概率还需要一个时辰左右的守将,就能抵达自己这里。
但魏军刚刚从山石区提心吊胆的通过,来到这个乍一看就很安全的地方,必然会放松警惕。
这是行军,不是战时,行军途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前后之间的呼应,否则的话。孙权当初合肥丢人现眼的一幕,恐怕就要重现了。
一万骑兵?!!!
在伊阙关,孟达有功,及时到位破坏了司马懿的偷袭,但并无实绩。没有人头杀伤,这个战功,可大可小。
所以,孟达放弃了这个最适合伏击的地方,选在在这片山石区后方的山坳里设伏。
如果说最合适的设伏地点,其实还是那片陡峭的山石区,在那边设伏的话,就算暴露了行踪,魏军也无法杀上来,毕竟山石陡峭,根本爬不上来。
很显然,这个秦朗,真不是低能儿,甚至连张溪都有些错估了他,导致对他的用兵判断出现了失误。
孟达下令,让三千常规弓弩手脱离原定的山坳埋伏区,立刻前移,占领山坳前方的峭壁山石区高处,做好进攻准备。
这可不像是骑兵和步兵脱节的节奏啊,而更像是只有骑兵部队。
马岱在官道上就地扎营,堵住官道,不让曹魏士卒轻易离开太行山,而孟达这顺着这个官道一路往太行山麓里走,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山坳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宽阔,官道两侧的山形坡度也不是太高,表面上看,确实不适合伏击。
可随着官道蜿蜒过去,一直到孟达的目光极限,他都没有看到骑兵身后有任何大规模部队行动的痕迹。
但,并不是三万魏军士卒,而是只有一万骑兵。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孟达肯定会选择在这个山坳内设伏,等着秦朗领兵到来但,事情总会有一些变故的。
嘛,一想到孙十万在合肥丢的人,孟达突然又觉得吧,这事儿也不是不可能的。孙权都能犯这样的错,凭什么秦朗不能犯?!
孟达思索了一会儿,下令全军暂时按兵不动,自己则亲自跟着斥候登上了高地,远望官道方向。
这次北伐出战以来,孟达有功,但也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