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濮阳城,已经被蜀贼四面围住了。
可姜维带了足足两万士卒到了南面布防。
当年在凉州和雍州作战的时候,郭淮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蜀贼的青年将军,什么陈式,高翔之流,据说还是刘大耳当年看重的人才。
而魏延作为一军主将,他必然是主攻濮阳东门的,所以郭淮才会把突破点定在了濮阳西门,目的就是避开魏延,防止魏延快速来援。
在这个通讯极其不方便的年代,郭淮的这封信,就是告知他的作战计划,需要夏侯和配合,不管夏侯和出不出兵接应,郭淮都会按照这个计划出兵的。
郭淮预判,魏延要主攻濮阳西门,因此不可能自己南下来拦截援兵,最多派姜维来拦截。
第一点,郭淮错误的估计了姜维领兵到南门的数量。
然后郭淮继续领兵往濮阳城的方向进发,只不过,在出兵后不久,郭淮就分出五千士卒,打着自己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往濮阳城南方前进,自己则率领五千士卒绕道,往濮阳城西面而去。
而自己呢,带领着五千士卒,在蜀贼分兵南下后,突然出现在濮阳城西面,然后在夏侯和的接应下,顺利入城,加强濮阳的防御。
等到自己进入濮阳城内后,再下令让退回离狐县的五千士卒再次北上,这次留下夏侯和守城,自己领兵一万突破蜀贼围堵去接应郭淮有把握,接应到最多兵力的士卒进入濮阳继续坚守。
可话又说回来,郭淮派人送来这封密信的目的,不是跟夏侯和商量要不要这么做,而是通知夏侯和他会这么做而已。
所以,郭淮是明白双方战力有差距,所以才选择西门作为突破点,营造出一种局部多打少的局面出来。
夏侯和太有“自知之明”了,他对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完全没有信心。
因此,这个兵力,魏延不可能给的太多,太多了会影响进攻濮阳,以姜维的能力来说恐怕也驾驭不住,但也不能带的太少,太少了无法阻拦住自己。
所以,郭淮判断,姜维最多只会带领一万士卒到南门来拦截自己,阻止自己进入濮阳成。
姜维在遭遇疑兵队伍的一开始,就充满了怀疑。
然后吧。郭淮就倒了霉了。
现在的姜维,还没有多大的名气,出战机会也不多,再加上郭淮离开朝廷中央太久了,对姜维缺乏足够的情报认知。
夏侯和这边,接到了郭淮的密书后,愣是纠结犹豫了好半天,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要不要出城去接应。
这支部队的人数看着也不算少了,但肯定不到一万人,军中旗帜却异常的多尤其是郭淮本人的旗帜,就这么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前军,怎么看都不符合一个统军大将该有的行军风格。
姜维一看这架势,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直接召回准备追击的前军部队,放弃这支敌人不管,全军转向,往濮阳城西门而去。
东门有魏延将军在,南门自己刚刚过来,郭淮要玩瞒天过海,只有濮阳西门这一条路可以走。就看自己能不能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