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3页)

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3页)

“李正方虽能力出众,然此人私欲过重,若其仗尚书台”张溪不算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而诸葛亮却是笑笑,说道,“有士元执掌门下省,元长不必多虑嗯,若元长实在不放心,亮有意举荐蒋公琰为中书侍郎,董公允为尚书仆射,如此,如何?!”

懂了,一个荆州人,一个益州人,分权,制衡东州派的李严老一套了。

这么一来的话,李严确实做不到在朝中一家独大,独掌朝政为自己谋私利了,但同时,依然也能满足东州派对发展壮大自己利益集团的要求。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利益交换,并没有离开朝廷体系的利益分配,不算是内外勾结,坏了规矩。

真的,只要不搞内外勾结,用兵权压制这一套,其实张溪就不会对这个事情有多大的反感他最担心的,就是诸葛亮为了急于求成,去破坏规矩做事。

这样遗患无穷。

听到这里,其实张溪已经大概明白诸葛亮的做法了,也没啥反对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张溪还是多问了一句。

“若此,益州民情,丞相当如何应对。”

简单来说,那帮益州本土派,你诸葛亮打算怎么利益交换?!

诸葛亮想了一下,说道,“亮以为,益州自汉中至南中,地域广袤,不利久治。亮有意一分为二,以犍为,江州两郡为界,以北为益州刺史部,以南为云州刺史部,分而治之。”

好嘛,这话一说,张溪就明白了。

凭白多出一个州的官位出来,用来安抚益州本土派,同时等于是朝廷让出了一部分益州本地的治理权出来。

所谓的益州刺史部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是益州本土派的传统势力范围。

但多出来的云州刺史部,如果也交给益州人去管理的话南中那一片,现在又是出铁,又是产铜,甚至还有一个天下独一份的皇家水泥厂!

这里面的利益,可是大了去了。

诸葛亮的这代价,给的有点太大了。

“如此,恐日久势大难制。”张溪这次还是不算太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而诸葛亮依然微微一笑,说道,“可表马忠为云州刺史,谯周为益州刺史如此,足以。”

马忠虽然是益州人,但他出身寒门,跟世家大族没有什么瓜葛,而且本人更是老早以前就被刘备收入囊中,是铁杆的皇权派。

有这马忠看住南中这块地方,掌握好这里的铜铁产出,那么就算让益州人得利,也不会因此失去对地方的掌控。

而谯周。这就是给益州本土派的一个定心丸和安慰剂,告诉益州人,益州还是你们自己人说了算。

又是老一套,制衡,安抚,然后利益交换。

由此可见,诸葛亮已经思考的很全面了,而且一切的利益交换,都是在朝廷现有框架内的,诸葛亮并没有打算突破现有框架,去冒险干点什么。

至于希望张溪赞成大概是想借赵云,张溪等人的兵权,威慑朝中的益州本土派,省的他们狗急跳墙吧?!

嗯,大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