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3页)

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3页)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张溪觉得吧,如果曹叡真的病重,甚至是直接短寿驾崩了,那曹魏那边,可就热闹了。

当然,张溪没指望曹魏发生什么类似“高平陵之变”的事情,至少在短期内,这是不可能的。

这会儿的情况,跟历史上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这会儿曹叡真的挂了,也轮不到曹爽这个眼高手低的玩意儿掌权,他老爹曹真还活的好好的呢。

别说曹真,就是曹休,夏侯尚这些宗室还在,司马懿这老狐狸都未必敢直接发动政变夺权。

张溪是考虑到曹叡的年纪才二十多,曹魏现在也不过经历了三代人,如果要考虑继承人的话,从曹操一脉中去寻找继任者,小一辈的大多才十岁左右,同辈人的话,曹叡又不可能放心。

所以,这时候曹叡如果驾崩的话,曹魏极有可能进入主少国疑的地步。

而在这个乱世,一旦进入主少国疑的情况,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压制朝政,自己内部就能因为争权夺利而打起来。

甚至,乐观一点估计的话,说不定四分五裂,互相攻伐都有可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晋的八王之乱是怎么来的?!

那还是一个大一统了十几年的政权呢,说乱就乱了,你又怎么知道,曹真,曹休,夏侯尚这些掌握实际兵权的宗室将领,真的会死心塌地的为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效命?!

好吧,就算他们看在曹氏宗族的情谊上愿意效命,但各地的镇守们呢?!

并州的毕轨,幽州的田豫,兖州的贾逵,郭淮,司隶的司马懿。哦,别忘了还有一个辽东的公孙渊,这些人但凡有一个有异心的话,很有可能直接爆发内乱。

所以,张溪觉得吧,现在其实真不用劳师动众的去讨伐曹魏,倒不如先静观其变,坐等曹魏出现动荡,然后再继续进兵讨伐。

现在,还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东吴这边比较好。

真的,不解决东吴这个后顾之忧,即使荆州北上伐魏,也不可能用尽全力的。

张溪说了这么多,诸葛亮愣了好久,只能是叹了一口气。

张溪对江东的顾虑,诸葛亮必须承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张溪对曹魏方面的分析预测,诸葛亮必须加以反驳,不能让张溪怀有侥幸心理。

张溪有点把情况想的太好了,曹魏能在乱世里建立起来政权,不是靠着运气,而是由他自己的手段和底蕴的。

曹魏才历时三代,其中两代皇帝还都短命,有些早年跟随曹操的老臣们,可还都在呢。

有这些人压阵,指望曹魏在一夜之间陷入内乱,而且这个内乱还会动摇曹魏的根基,这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天真了。

作为一方镇守将军,不能把敌军的溃败寄托在敌军内部的自乱上。如果张溪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曹魏的话,那只能说不会收获任何好的结果。

但鉴于张溪对于东吴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因此诸葛亮建议,等到邓芝出使东吴回来后,得知了东吴的具体态度,再考虑北伐的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搁置争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