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张溪也没憋着好心,这个被擒的羌人首领,可比那个主动投诚的羌人首领要有价值的多,交给诸葛亮处置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两个不合的羌人大部落,可比一个更强大的羌人部落,要好控制的多。
那个投诚的羌人首领,显然也不是笨蛋,他也明白张溪不杀被擒羌人首领的原因,同时他也知道,既然他已经选择了投靠朝廷,那么接下来,他也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因此,投诚的羌人首领向张溪献计,他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差,给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人首领传递假消息,就说发现汉军有北上的迹象。
这么一来,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兵们,不管是不是有内部矛盾,都不会愿意再被汉军围住,他们必然会主动往豲道集结,通过狄道撤退回草原。
汉军只要在通往豲道的大路上半路设伏,就能以有备击无备,轻松击溃这些急于撤退的羌兵们。
如此一来,就算这些羌兵中能有一部分逃回草原去,也已经无力作乱,秦州羌乱,自然也就平定了。
这计策献的,张溪看这个投降羌人头领的眼光都变了。
这货,真的是够狠,也够果决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羌人首领,非常的会审时度势。
虽然这货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还是想着削弱其他羌人部众,壮大自己的族群。
但他却能分清楚,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能接受,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不允许。
张溪现在怀疑,就算自己把那个被擒的羌人首领放归,利用两人的矛盾让他们互相制衡。这个被擒羌人首领,他有没有能力能制衡这个投降的羌人首领。
感觉两人的水平,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计策还是可行的。
而且如今豲道在张溪的控制之下,这个羌人首领和他的部众如今就在城内,也已经被没收了军械武器,张溪还真的不怕这货在书信里做手脚,搞猫腻。
拿自己和全族五万余部众的性命作诱饵。张溪不相信羌人中会有这样的英雄人物。
依计而行便是。
当然,最后张溪也没忘了,找人询问一下,这个投降羌人首领的名字是什么。
这种人,不太可能默默无闻。
结果也确实如此。
此人,叫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