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3页)

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3页)

天下大乱三十余年了,大家都有些精疲力尽了,如果不趁着敌人现在虚弱的时候,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再继续拖下去,让曹魏缓过劲来,大汉复兴的大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再辛苦天下百姓三五年,还是持续性再辛苦百姓三五十年,这个选择题放在眼前,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然后张飞就被秦宓给喷了。

打仗的事情,谁有能提前知道结果,你这次出兵,如果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不还是得让百姓(世家)更加受苦嘛。

再说了,之前东吴虽然不可靠,但好歹是个名义上盟友,两次北伐时期,虽然东吴更多是为了自己拓展战略空间,但实际上,确实帮大汉拖住了一部分曹魏精锐可如今,大汉跟东吴翻脸了,万一咱们跟曹魏血拼的时候,人东吴趁人之危呢?!

这种事儿,以江东那帮人的尿性,你敢说他们不会这么做?!

而张飞却不以为然的认为,东吴背刺两次都没有得逞,如今虽然嘴硬死不认错,有他二哥在荆州呆着,东吴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大汉开始攻打中原地区,曹魏支撑不住,以东吴的德行,必然会趁机出兵抢地盘,占便宜,不见得非要跟大汉过不去。

两边吵来吵去,闹得沸沸扬扬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诸葛亮,这时候虽然是丞相了,但因为当初托孤时诸葛亮给出的承诺,他并没有用手里的权利去强行压下这些争端,而是选择了召集各地刺史回成都,共同商议国策。

而且吧,诸葛亮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是战是和的问题,甚至还有对东吴的外交政策问题大汉内部,其实也不是没有趁着北方曹魏自顾不暇的时机,出兵征讨东吴的说法。

而最要命的是,秉持着这样想法的人中,代表人物,是庞统。

比起秦宓,庞统的意见,才是诸葛亮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而庞统之所以支持进攻东吴的理由在于——必须想办法解除后患。

不然的话,无论大汉将来什么时候选择再次北伐曹魏,进攻中原,始终都要考虑到东吴是否会拖后腿,而以荆州的地理位置而言,只要东吴水军保持如今的战力,他们一旦进攻荆州,荆州就无力再北上策应北伐,大汉就只能是一条腿走路了。

再一个,如今的雍州,秦州,凉州,乃至荆州,都不具备立刻出兵进攻中原的可能。

雍州还在民生恢复期,人口数量虽然经过了两年的迁徙,但依然没有恢复到三年前的状态,郡兵训练程度也不高,战力不足。

秦州刺史马超,终于是没挺到建兴三年,他在去年年底就病故了。

秦州长史姜叙接任了秦州刺史,但姜叙的威望不足,周边羌人也有些蠢蠢欲动,实在不适合抽调郡兵东进。

凉州地区,赵云和庞德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终于是训练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并且经过了治元多一战后,骑兵部队有了实战经验,但数量依然不足,尤其在中原地区,必然会对上曹魏的骑兵大部队,这点兵力显然不够帮助汉军在中原战场上占据骑兵优势。

至于荆州从去年关羽收兵回到襄阳后,关羽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有些恶化了,建兴二年的冬天,关羽虽然是挺过来了,但过的很辛苦,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稍不留意就会引发伤寒症状,谁也不知道关羽还能在荆州坚持多久。

因此,庞统的想法就很直接了——趁着如今荆州军团的心气和战力还在,也有水战的能力,不如直接往东吴进兵,至少把长沙和桂阳两郡抢回来。

这样,不仅可以全据荆州,压制东吴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长沙和桂阳,掌握通往豫章郡的陆上通道,威胁江东不敢造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