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柳隐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
柳隐只有三千人,当道拦截足足有七千人的王昶后军是不现实的做法,也是一锤子买卖拦住了还好,拦不住的话,张溪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过来接应他。
因此,柳隐还是比较严格的遵守张溪的军令的,在发现了王昶的踪迹后,立刻让斥候给张溪送出军报,自己则选择领军绕道到王昶的侧翼,对王昶军进行骚扰和拖延,就不让你快速行军。
而王昶呢,在察觉到自己侧翼出现蜀军后,顿时也不敢再太过于快速的赶路,下令全军戒备,放缓进军速度。
毕竟张郃已经来信提醒过自己了,对于蜀军的目的,王昶多少也清楚这个地方出现蜀军,王昶自然会判断,认为前方不远处,肯定有蜀军的大部队在等着自己。
这时候再埋头赶路,根本就是一头往蜀军的包围网里面撞。
因此,王昶放慢了行军速度,一面要做出防御的应对防备,另一方面也得赶紧把情况告知张郃,希望张郃能在必要的时候出城接应自己。
王昶毕竟也是将来的大魏骠骑大将军,虽然这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名声不显,但作为太原王氏的子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还是在这儿摆着的。
在柳隐突然出现在自己侧翼的这件事情上,王昶的判断,和张郃的判断都差不多,都以为蜀军是要对后军下手了。
毕竟,斥候回报说,蜀军有两万士卒,虽然之前小败了一阵,折损了千余人,但如今张溪已经带领大军到来了,兵力是占优势的。
万一张溪真的领着大军来围剿自己带领的七千后军王昶真不觉得自己能有机会,从这样一位当世名将的手里,带兵突围出去。
王昶很紧张,张郃得报后,也很紧张。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张郃已经可以确定,张溪说不定已经领军出发,去截击王昶所部了。
这个时候吧,张郃有两条破敌思路。
一条,是趁着张溪领兵离营,去进攻王昶的机会,进攻蜀军在武功县正面的留守部队,一旦击破了这支部队,就打通了自己通往五丈原的通道。
说真的,如果张郃手里有个五千兵马,说不定他真的就这么干了什么武功县,什么后军,在突袭五丈原的战略目标下,都是可以抛弃的。
但可惜,张溪手里只有三千人。先不说自己的三千人能不能突破正面蜀军的营地,就算突破了也不可能一点没有战损,就剩下个两千多人跑去五丈原,那不是去威胁侧翼的,那是去给人送军功的。
因此,张郃也没办法,只能选择第二条思路在合适的时机,出城去接应王昶,保全这支后军,也保全破敌的一线希望。
但接应这个事儿,可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说随便什么时候出城接应都行的。
张溪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想不到张郃会出城接应,因此,张郃必须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才有可能安全的把王昶和七千后军全都给接应回城里。
这个时机,显然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