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553章 调兵(第2页)

第553章 调兵(第2页)

这年头的军功爵,虽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经跟前汉时期不太一样了,更多是讲究“恩出于上”,不太可能出现那种“李广难封”的情况了。

但作为一名将军,自己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两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员和钱粮,却没有打下任何一寸国土。说出去也太丢人了。

虽然说关羽的作用就是策应,如果刘备攻下了关中和长安,那么他在荆州策应的功劳一样不小。但世人可不会这么看的。

一个将军,两次出征没有任何战果,却在战后收获荣耀世人只会认为他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所以刘备偏袒照顾了他。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实能力不差,对曹操的作用其实也不小。

早年曹操创业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档,镇守曹操的大后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当年陈宫叛迎吕布,兖州几乎全境失守,只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坚守了三个县城。但也正是这三个人的坚守,给了曹操回军翻盘的机会。

到后来,即使曹操家业越来越大,但后方镇守的第一人选,永远是夏侯惇,可见夏侯惇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这样的夏侯惇,到了那个张元长嘴里,都被编排成啥样了?!

肉票将军?!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镇后方,剿灭山贼和平定叛乱可是全胜战绩啊,就仅有的那几次对上吕布和刘备输了,结果就让人记了一辈子。

关羽跟张溪之间也算熟识了,知道张溪这个人的性子还算是比较好说话的,跟夏侯惇也没啥仇怨的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出于私怨就如此贬低一员大将的。

很显然,关羽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文人,私底下对夏侯惇的评价,张溪不过是受到了那些文人的影响而已。

关羽这个人吧,一直跟文人的关系不太好,他也看不太上这个时代的文人可也正因如此,张溪对夏侯惇的评价,关羽是真的信啊。

打死关羽都想不到,张溪对夏侯惇的这个评价,是长达一千多年演变后的产物,而且更多只是对夏侯惇的调侃,并不是真的在贬低夏侯惇。

关羽就觉着这年代的文人都是蔫坏的家伙,可偏偏他们还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关羽真的很担心,自己两战宛城不下,战后却加官进爵的,不知道会被这群文人编排成什么样。

毕竟,二爷虽然也有不少光辉战绩,但二爷自身的黑历史其实也不少有些无耻文人,就好挖人黑历史说事儿。

这个宛城,如果有机会的话,二爷还是希望可以拿下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二爷也是人,他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而这些小心思,确实不太能放到台面上来说。

因此,二爷拒绝了徐庶改变战略目标的建议,但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释。

徐庶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这是关羽!

徐庶跟关羽共事了十几年了,关羽做出的决断,什么时候需要向人解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