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刘备写信问问诸葛亮,这个事儿能不能做。
诸葛亮这会儿正考虑这个问题呢,没想到接到了关羽的来信,以及稍后寇封写来的告罪文书。
诸葛亮差点被气笑了。
这种事情,私下来信说一下就好,既然是个误会,那等主公回来,说上一声,也就是了那有三换一的事儿来的重要。
因此,诸葛亮把关羽和寇封的书信暂时搁置在一边,仔细思考起三换一的问题。
有一说一,长沙郡现在被江东渗透的相当严重,本身就不算是刘备军独占的地盘,而且要让江东势力撤出长沙,好像也不太现实。
再说了,整个荆南四郡的人口和农业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南郡,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换三虽然吃亏了一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从军事的角度讲,如果荆南四郡一分为二,以湘水为界分割的话,那么江东就有了进入荆州的跳板。
更何况江夏郡是压在江东头上的一块石板,有江夏郡在,江东的长江进攻路线就会被彻底堵死。
可如果把江夏郡让给江东,那么江东就可以从荆南,长江,汉水,三条路线进攻南郡,再加上北面襄阳的曹军,南郡就会变得非常的不利。
因此,军事上来说,这事儿太不划算。
诸葛亮本来都打算写信告知刘备,让他拒绝这个建议了,但随后,刘备又有一封书信到了。
鲁肃不知道是跟孙权说了什么,孙权又在一换三的建议上加了一条——孙权保奏刘备为荆州牧。
如果加上这条的话诸葛亮又开始沉思了。
现在刘琦病故了,刘备军虽然实质上占领了荆南四郡和江夏,但在法理上,刘备并不具备占据荆州的大义名分。
虽然刘备也可以在自己部下的支持下,自立为荆州牧,但这种自立,全看诸侯认不认。反正曹操是肯定不承认的。
但孙权如果保奏的话,虽然孙权的讨虏将军名号是差了点,但作为实际上的江东之主,又刚刚击败了曹操,孙权的保奏还是很有分量的。
这样在政治上,刘备就有了在荆州扎根发展的法理依据,不用再打着刘琦的旗号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行。
但这事儿实在太大了,关系到以后整个刘备军团的发展路线,诸葛亮这时候也不敢自己一个人下决策,因此他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徐庶,一封给张溪,用军中快马送出,听取两人的意见。
但很快,诸葛亮又接到了刘备的来信,信上告知诸葛亮,不用考虑三换一的问题了,这事儿啊,让周瑜给否决了。
得,诸葛亮又得赶紧发出信件,把这事儿告诉徐庶和张溪。这一阵忙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