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后世,取代大明的满清也有一套宗室袭爵制度,而魏广德当初还真注意过。
虽然不敢说他知道的很详细,但也可以作为参考。
在魏广德看来,清廷制定的爵位承袭制度虽然也不算完美,但相比大明朝的制度还是有先进性,只是有些国情不同,也需要调整。
比如大明限制宗室掌权,清廷就没有这样的要求,宗室许多都掌实权,甚至还领兵在外。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
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
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而其中最引魏广德注意的则是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关、庄、肃、怡、恭、醇、庆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大明一开始就定下皇子亲王的爵位,还能一直传承,这就导致不管怎么改,大明宗室都会增加王爵,及以此为起点的整个宗室。
而清朝一开始可以说除了铁帽子王外,就没有亲王这样的宗室。
毕竟一代代传承下去,就算上代是亲王,到自己就只有个郡王衔,下一代则是贝勒,直到降为末等。
魏广德用自己思考的语气开口,把宗室降等袭爵直到末等奉国中尉的想法一说,就看见张居正脸上先是惊喜,随后就轻轻摇头。
“善贷啊,此法虽好,可却已经不合时宜。”
说完,张居正还长长叹口气说道:“如果国朝之初如此,尚且可以改革,可今日嘛。。。。。。”
良久,张居正又开口说道:“何况,陛下也是有私心的,谁不希望自己儿子的爵位高一些。”
魏广德没提什么铁帽子王,大明禁止宗室掌军,根本没有可能积累军功混到那铁帽子王的可能,也就是开国那会儿才有机会。
“降等袭爵,唉,若早上百年,或可改改。
你这是要毁去王府根基,只会招灾,以后这话万万不可再说。”
张居正想想又继续道:“先前你说给宗室补偿,让他们主动分宗倒是可行,分给他们田地转入民籍参加科举或者经商,想来应该有人愿意。
还有取消王府姻亲仕途限制,仅限制一人倒是可以试试,主要还得内廷同意。”
张居正可是知道其中猫腻,低级宗室娶亲都困难,嫁女也是如此。
而其中,礼部和内廷太监权利极大。
顶着金枝玉叶,却只能嫁给出得起钱的平民,也算是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