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骑兵可也不少呢。
甚至万一马韩的人直接投奔了高句丽怎么办?
所以这些事情必须都要提前做好预案。
更何况,在东北部,辰韩和弁韩那边可也还在和高句丽与濊貊的大军交战呢。
孙权在和徐庶以及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大军直接开到西北方向的日华部落附近。
因为日华部落,是马韩和辰韩弁韩防线的交界点。
从这里往北往西,是马韩部落的人在防守。
而往东也是辰韩和弁韩的部落在防守。
既然那些辰韩和弁韩的部落都表示愿意投降,那索性就直接把他们和马韩分开,省得到时候夹在中间,两面为难。
而且马韩万一发疯,也给他们带来重大的损伤。
当然他们也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出。
而是要留下足够防御的兵力后,还得派一部分人和公孙瓒的大军一起进攻马韩,以及高句丽呢。
还有那些准备投降的那些小马韩部落,大军北上,正好去接收,并保护他们的部落和族人,让他们能够安心作战。
而日华部落西北方向,剩下的都是马韩的一些大部落,他们应该都是部落大联盟的死忠,想要劝降基本不可能。
想投降早就投降了。
到时候他们最大的可能就只有两个,要么直接投高句丽,要么杀出去投奔公孙度。
反正就是不投降公孙瓒就对了。
就连公孙瓒本人都不知道马韩的那三大首领为什么对他公孙瓒有这么大的成见,他们可是从来都没见过面的。
其实他哪里知道,那三个首领不是对他有成见,而且怕纳贡要掏很多很多钱粮,他们承受不起,甚至这么多年拒不纳贡还要被抓去砍头。
就是孙权和公孙瓒随手想的一个借口,结果到了三韩的三大首领那里,居然就转化成为了啼笑皆非的送死的理由。
既然商议已定,众人各自回去安歇。
第二日一早,大军开拔,前往目的地,沿途接受那些马韩的部落的投降。
同时派出传令兵和向导,通知东面的那些部落,派出代表前来日华部落这边商议要事。
因为东面防线每天都在发生战斗,根本不可能不留下领头的指挥,把所有部落首领都叫来。
所以只让他们派几个代表过来即可。
几日之后,日化部落,公孙瓒的大军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