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济舟。。。。。。徐文若。。。。。。
苏凌在心中默默地念了这两人的名字好几遍。
倒不是他觉得意外,事实上,这两个人的名字,有任何一个出现在那份保举丁士桢为户部尚书的名单上,苏凌都不会感到有多么的意外。
但是,两个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这份名单上。。。。。。苏凌便觉得从未有过的突兀和意外了。
先说那沈济舟,沈济舟能够保举丁士桢为户部尚书,苏凌能够猜得出来,也并未觉得太过吃惊,反而,若是沈济舟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那份保举丁士桢为户部尚书的名单上,苏凌会觉得有些不正常了。
因为在寂雪寺的时候,边章曾经告诉过他,从边章搜集的证据上来看,那原本要拨付给京畿道受灾百姓的赈济钱粮,有一部分被偷运出了龙台,最终的目的便是渤海望海城,也就是沈济舟的老巢。
所以,苏凌很容易地推测出,户部赈济钱粮贪腐案,必然有渤海沈济舟的参与。
若要将原本用于赈济百姓的赈济钱粮,从京都粮仓之中运出,送到渤海,那便绕不开户部,换句话说,没有户部的配合,没有户部主官的首肯,这件事是根本办不到的。
因此,苏凌从这一点上推断,丁士桢必然在当时与沈济舟之间达成了利益交换,从而形成了联手的局面。
所谓的利益交换,便是沈济舟在保举丁士桢为户部尚书的名单中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丁士桢更有把握地坐上户部尚书的宝座。
而作为报答,丁士桢便暗中操作,默许了将赈济灾民的钱粮挪用为沈济舟渤海人马的军费和粮草,更在钱粮从京城龙台运往渤海一事上,不少出力。
苏凌想到这里,忽然觉得,似乎还少些什么。。。。。。对!少了一个人。。。。。。
或许,丁士桢与沈济舟之间的合作,能够成功,还要再加上——孔鹤臣。
因为孔鹤臣一向对沈济舟抱有幻想的。丁士桢跟孔鹤臣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原本没有什么交集的丁士桢和沈济舟,便无形中因为孔鹤臣的缘故,有了理所应当的交集。
孔鹤臣对沈济舟抱有幻想,倒不是孔鹤臣觉得沈济舟有多么的忠心于朝廷,相反的,孔鹤臣也必然觉得,沈济舟和萧元彻两个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野心家。。。。。。甚至他自己也是。。。。。。
只是孔鹤臣一直都觉得,沈济舟要比萧元彻好对付。
自己的死敌是萧元彻,沈济舟的死敌也是萧元彻。
有共同的敌人,便有合作和相互利用的可能。
因此,苏凌大胆地猜测,丁士桢和沈济舟之所以能够合作联手,这个孔鹤臣必然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他就是沈济舟与丁士桢之间牵线搭桥的中间人。
这件事,的确是显而易见的,并不难推测。
然而,让苏凌有些不明白的事,从边章的情报显示来看,沈济舟只是最初得到了一小部分的赈灾钱粮,而不是所有。
实际上大部分被挪用的钱粮,除了户部本身的贪扣和孔鹤臣清流一派的贪扣之外,更多的,绝大部分的流向不是渤海。
而是。。。。。。与渤海隔海相望的那个所谓的小日子国。
为什么明明是沈、孔、丁三家的联手,到最后有这么一个非大晋人的所谓国家横插一杠,而且得到了绝大多数的钱粮呢?
苏凌不明白,但他可以确认,那个所谓的小日子国定然在户部贪腐案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否则他进入京都龙台之后,第一个动手杀自己的势力,就不可能是这个小日子国的什么狗屁小泉保仁。
所以,由此推测,苏凌大胆地认为,这个狗屁小国,定然不止在大晋攫取钱粮,定然还攫取了更多的利益。
换句话说,六部之中,除了户部,京都势力之中,除了孔鹤臣的清流一派,应该还有隐藏更深的无耻卖国贼!
所以,沈济舟的名字出现在这份保举名单之中,苏凌并不感觉意外,相反,还觉得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