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战爆发后,刚回江户没多久的町民们又开始向外逃难。
尽管怨声道载,但为了保命,不得不如此。
当然,也有一些町民没有走。
这些没走的人,当然不是不怕兵灾,而是出于种种缘故——比如家中出现变故,再比如凑不出盘缠——想走也走不成。
逃难是要花钱的。
前不久才躲过一次兵灾,还未缓过一口气,就又要离开江户……不是每户家庭都能承担这种花费。
因为战场一直局限在赤坂御门,所以这些滞留江户的町民们都抱定侥幸心理——我们绝不会遭受牵连的!没错!肯定不会的!
遐想归遐想,他们也不是什么“后手”都不留。
出于“人地关系紧张”的缘故,江户时代的町民们大多住在长屋。
一座长屋就类似于一座公寓,各栋房屋紧密相连,你家东壁就是他家西壁,如此便形成长长的房屋群,故名“长屋”。
一般来说,一座长屋住着十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家,每座长屋的居民都共用一座庭院、一口水井、一个厕所。
滞留江户的町民们纷纷以“长屋”为单位,紧密抱团,默默收集竹枪、打刀等武器以作自卫。
以长屋作据点,以长屋中的壮丁们为兵,再搭配上竹枪、打刀等各式武器,兵痞要想来骚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每一座长屋都像是一个小型的“堡垒”,可攻可守。
不仅如此,相邻的各座长屋纷纷订下盟约:倘若真有兵痞来袭,各座长屋都有义务互相协助,合力迎敌!
各自为战的话,他们这些平民再怎么骁勇,也斗不过正规军。
唯有同舟共济,方有出路!
这时,不论是这些紧密抱团的町民,还是南纪军、一桥军的将士们,都无人意识到——虽无人去领导,但一个兵力和装备都不容小觑的“町民自保联盟”,就这么自发诞生了。
……
……
此时此刻——
江户,某町人地,某长屋,某屋——
这是一座平平无奇的木屋,里头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
丈夫名叫“阿占”,是一个伞匠,靠制伞为生,因为从事的是轻体力劳动,所以他的身板并不算强壮。
妻子名叫“阿松”,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美不丑,乃非常普通的女子。
类似于此的平凡家庭,在江户随处可见。
这一会儿,这对夫妻相对而坐,准备享用早餐。
妻子阿松摆好两对碗筷,分别添上满满的小米粥。
“商店都关了,没买到什么菜,将就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