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这么信不过朕?还是说,在你心中朕便是那种故步自封之人?”
“臣不敢。”
“不敢就说!”
轩辕珞一拍桌子,一脸威胁的样子。
“臣说便是,”迟安耸了耸肩,赶紧打开了话匣子,“不知陛下对工匠之道,有何看法?”
“工匠嘛。。。。。。世人皆重读书,但若是没这些工匠、农人,乃至商贾,百姓恐怕连衣食起居都无以为继,这一点,先皇也曾屡次与朕说过,不应无视这些人。”
“陛下能有此想法,便已实属不易,实不相瞒,臣所说的此人,便是醉心工匠之道。”
“朕倒是明白工匠的重要性,但一个工匠,便有如此价值,你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即便是轩辕珞,也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陛下可知,若是我军装备上更为先进的军器,会提高多少战斗力?”
“若是兵刃更加坚固锋利,自然会提升不少。”
“不瞒陛下,此人已经制出了能轻易射出百余步远的强弓,以及哪怕是未经训练之人亦能射中五十步外目标的轻便手弩,若是这些能用于军中,又是否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呢?
并且臣能保证,今后还会有各种更加先进的军械能够投入使用之中,这便是这工匠存在的意义。
更何况,今后臣还有计划改进百姓劳作生产的器具,以及创造出更多造物,这些计划,都少不了工匠技艺的进步。
所以臣建议,陛下可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各类新鲜器械的研究,并且逐渐吸纳各个门类的匠人,如此,亦可助我大奉无论军力还是国力都突飞猛进。
毕竟,陛下,我们眼前的敌人,可不能仅仅是这些小小的叛军。
当下环顾国境,各处皆是强敌环伺,大奉若想守土开疆,除了休养生息外,通过这些巧思来弯道超车,是必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