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骨髓炎与骨肉瘤的病理切片结果,本就十分相似,其病理特征鉴别区分起来,需要非常耐心和仔细才行。”
“我怎么可能会在意这个呢?”
方子业解释完,又道:“更何况,迟老师,你我都是临床医生。”
“即便最终协和医院证实了我误诊的事实,病人来不来举报我,那也是病人和家属自行抉择。”
“是人就会犯错,无非就是犯错的大小之分。”
“临床之中,误诊是常见的事情……”
方子业并未怪协和医院的病理科,也更没有说迟建华等人工作不够细致,完全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这个病人的投诉,完全就是病人和家属自己综合考虑的抉择。
骨肉瘤被误诊为非骨肉瘤,这件事即便是发生了,那也就那么回事。
因肿瘤误诊就想要把一个医生打死,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可以平安无事地到达主任医师的位置。
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自己在“年轻”时下的诊断都百分之百正确。
“谢谢方教授的大度,不过以上只是病理科吴主任的带话,于我个人和专科而言,我更好奇的还是,方教授您判定这个病人不是骨肉瘤的客观依据。”
“抛开方教授您是否在门诊当时就进行今年八月份的核磁阅片。”
“昨天晚上,方教授您根据患者的核磁,当面就说明了这不是骨肉瘤征象,态度极为恳切。”
“这里面应该有门道的吧?”迟建华是专业的骨病科医生,所以他在意的是方子业怎么做到的,能否请教并将其深入。
如果可以推成一个课题的话,将会对当前骨肉瘤的诊断方法进行扩充,更加丰富骨肿瘤专科的业务能力。
“迟教授,这个问题啊,其实也没有那么深的门道。”
“首先,患者的病程不长。患者的核磁结果也是真实影像学资料。”
“去年十二月份,患者的股骨骨骺端都未见任何特殊征象,今年的八月份,就显示有病变且连带着淋巴结也有变化。”
“这前后才八个月的时间。”
“这除非是遇到了特别恶性的肿瘤。”
“而按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早该远处转移,甚至目前已经处于恶病质阶段。”
“患者当前的症状并不支持。”
“骨肉瘤的常见分型,恶性程度并没有这么高。”
方子业说完,停顿了五秒钟,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又道:“其次,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一般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果患者的体征、局部表现不符合规律的话,我们应尽可能地回避肿瘤诊断……”
“因此,这个病人的接诊过程中,其实我显得格外经验不足了。”
“应该在她前来看门诊时,即便是没有今年的核磁结果,也应该再做一套检查的。”
方子业也总结了自己的‘工作不足’!
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反而忽略了留下即时客观证据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