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到土默特才发现,王宇这狼崽子是真的狠,鞑靼人各个一看就体格清瘦,脸色灰白,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所以没必要让明军打这一仗。
脱脱不花去找东察合台国借了牛羊,老爷子申饬了他一番,便饶过了他。
反正鞑靼人能不能撑得过去这场草原的瘟疫,还两说呢!
大明三万士卒,在哈密吃了七天的烤羊肉,前后耗时不过一个月,然后便要回军了。
太子朱高炽还觉得稀奇,老爷子出去一趟居然还有赚的时候。
结果
老爷子回程张家口的时候,心血来潮直接去兀良哈转了一圈,然后。。。
然后,老爷子就和兀良哈朵颜卫喀喇沁的属民干起来了。
现在草原上各部族的情况就是,小部族依附大部族生存,但也有自己的自主性。
虽然兀良哈臣服了大明,但依附他的小部落,未必对大明心悦诚服。
然后历时一个月喀喇沁叛乱的属民,被朵颜卫和明军扑杀完了,老爷子大胜班师回朝。
刚好把太子朱高炽准备的粮草给嚯嚯完了。
幸好王宇带来的玉米和土豆,在北直隶的推广初见成效,太子爷不至于太过糟心。
甚至太子朱高炽已经决定要把玉米土豆往辽东推广了,王宇告诉过他,那边的土地甚至比北直隶更适合种植玉米土豆。
至于占城稻,王宇还在育种阶段呢!
而王宇也不准备交给朝廷来推广,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主食,不是玉米土豆这种辅食。
王宇打算先靠着王氏族人在两淮两湖慢慢推广,赚一笔海贸的启动资金。
这个时期大明的政策是禁海没错,但是大明是有近海“海军”滴,王宇还是有机会滴。
虽然王宇救援高句丽花了大半年,但由于老爷子北征出发的比他晚,而且路途比他长,所以还是王宇先回到顺天。
毕竟辽东卫和辽东备御军都只是驻守在辽东,顶多王宇让他们出了一个卫,帮忙押送一些高句丽的土特产到顺天罢了。
几百辆拉着高句丽土特产的沉甸甸大车,进了顺天府,然后分散到各家勋贵府上。
勋贵们把家中子弟从高句丽带回来的土特产,一箱一箱的往家里搬,看得那些文官酸吉巴拉得。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那靖安侯如此收刮那高句丽,有损我大明威严啊!老夫必然要在圣上面前参他一本!”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这后面还有一句,官过如剃,这酸溜溜的御史是丝毫不提啊!
要论起压榨百姓,谁比得过这些两张口的官老爷呢!
他们也不是为高句丽的百姓鸣不平,只是王宇这次带着勋贵收获颇丰,他们一点好处没有,反倒是被加征了不少粮草,心里能平衡才怪了。
至于王宇送来的玉米和土豆粮种,让他们的土地增产,这怎么比得过一箱箱金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