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孟珙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种替赵朔传旨的活儿,谁来都行。比如,经常给赵朔起草诏书的杨惟中就很合适嘛。
孟珙当然知道,赵朔让他来传旨,是什么意思。
无他,给他正名,不让他受委屈而已。
赵昀的《罪己诏》,已经说明,是大宋先对不起孟珙,孟珙才起兵造反。现在传的这旨意,则说明,孟珙投降赵朔,给百姓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孟珙不是乱臣贼子,而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孟珙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咳嗽了一声后,高声道;“王上诏江南百姓曰:新朝伊始,万象更新。今日,特将本朝与宋朝大致不同之处,告于尔等。其一,免身丁钱,丁盐钱。”
所谓“身丁钱”“丁盐钱”,都可以看做人头税。
身丁钱,名义上是百姓没有服徭役,就要缴纳钱财。但实际上却是身丁钱照出,徭役仍然要服,属于重复征税。
丁盐钱也是同理,名义上是向百姓交强行摊派官盐,一个男丁一年要买七斤官盐,不买不行。实际上,收了钱之后,或者直接不给盐,或者给半斤粗糙不可食用的盐巴。百姓要吃盐,还要另行出资购买。
这两个税收,都仅仅对二十岁至六十岁男丁征收。
如此沉重的税收,造成了南宋特有的“生子不举”的现象。也就是说,生了男孩,直接溺死。生了女儿,倒是可以好好养大。
没办法,男孩只要长大了,就要缴纳人头税,实在是支应不起。
赵朔本来就缺人口,尤其是缺男丁,怎能容此事继续发生?
干脆,一切人头税皆免!
这对江南百姓来说,是多大的德政?
哗
孟珙话音落地,随着一众传旨官的传达,不知多少百姓眼中简直能放出光来,就要跪地谢恩。
但是,孟珙的话语丝毫没停。
更大的德政,还在后面!
孟珙继续道:“其二,盐税直接从官盐中征收,不分州县,所有华夏子民,上等精盐十文一斤!”
十文钱一斤盐,是什么概念?
南宋官盐,一斤在一百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
如此黑心的价格,贫穷百姓根本就吃不起盐,甚至引发了福建的农民大起义。
但赵朔看来,百姓吃不起盐,那是要影响健康和生产的。相对而言,盐税算什么?
直接降到十文钱一斤!
让那些私盐贩子,稍微走远一点,都无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