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马真恐怕是想让唆儿哈罕嫁给赵朔的长子赵赫。赵赫今年二十四岁了,虽然不缺女人,却还没有娶正妻。
如果赵赫娶了唆儿哈罕,当能最大程度上缓和双方的关系。
华筝如果有意的话,刚才就应该对唆儿哈罕透出些口风出来。现在毫无表示,自然是不考虑这桩婚事了。
对于华筝来讲,还是愿意看到赵赫娶一个蒙古皇室女子,亲上加亲的。术赤、拖雷、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女儿,都可以考虑。
但是,赵朔却告诉她,这属于近亲结婚,对子嗣不利,华筝也就没有再提此事了。
“赫儿都二十四了,总要娶个正妻。到底,娶哪家的女儿好呢?是娶个蒙古贵人之女,还是汉军大将的女儿?耶律楚材的女儿,似乎也不错。但是,她是契丹人,恐怕不合阿朔的意。”
望着唆儿哈罕远去的背影,华筝微微蹙眉,暗暗琢磨着。
……
……
南宋,临安,魏国公府。
此时整个宋国的政治中心,已经不是临安的皇宫,而是这魏国公府。
因为,就是宣缯离开临安之后,史弥远的身体就越发差了。一场风疾之症,让他半身瘫痪,只有脑袋以及右手和右臂还能动弹。
尽管如此,史弥远依旧牢牢把持着宋国的权力。他将日常处理宋国政务的所在,从皇宫内的政事堂,变为了他这座魏国公府。
甚至因为远离了皇宫,史弥远对大宋权力的掌控比以前更深,几乎国家大事一言而决。
“此事就这么定了吧!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曹斌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与之。况今边戌未撤,我大宋又有意安南,若诸将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满,猝有缓急,孰肯效死?”
史弥远躺在榻上,对朝堂上激烈争论的四个多月的大事,做出了最终的裁判。
宋军主力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破汴梁,将金帝完颜守绪的半边身子献捷太庙,扫平金国余孽,终于凯旋而归。
到底对将士们,应该如何封赏呢?
一派认为,如此大功,理应厚赏,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让将士们再立新功。
另外一派认为,朝廷这些年花费了太多的军费,再加上给赵朔的岁币,实在是捉襟见肘。以后还要征安南,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拿出这么大笔钱财来赏赐有功将士,也太肉疼了。
再说了,那些臭丘八有什么功劳?他们能取得如此胜利,还不是朝廷众文臣的运筹帷幄、保障后勤起了作用?随便给点钱,打发了算了。
所以,尽管北征将士都回来三个多月了,一点赏赐都没发下来、
史弥远今天终于做出了决断,支持第二派的意见,薄赏北征将士。
他给的理由称得上荒谬无比:将士们堪比飞鹰走狗,饿着还好用,吃饱了就不好好干活了。
但是,史弥远此时,却是自我感觉良好。
他心中暗暗想着:那些丘八面对薄赐,当然会有些不满,但是大宋自有法度在,他们还能反了天不成?
再说了,这不是还有安南吗?
他们这次北征没有如愿,完全可以指望下次南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