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大司马与大汉的那些将军们作比较,那不是欺负人吗?
以前还说冯大司马是山门子弟,后来不知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山里有人,根本不是什么山门,而是仙门。
魏伯阳知道伐?
对对对,就是那个写了《周易参同契》,最后在上虞凤鸣山凤鸣洞成仙的仙人。
当年他可是带了三个弟子修仙,有一人随之成仙,有两人因为修仙之念不坚,半途而废,回了老家。
未能成仙的那两个弟子,有一个叫冯良。
听说那个冯良,从凤鸣山归来后,某一天却接到了师父的信,得知师父已然成仙,追悔莫及。
知道了吧?
冯大司马也姓冯啊!
你猜猜冯大司马与魏伯阳那位姓冯的弟子,是什么关系?
冯大司马当年发狂入山,从山里出来后,行为古怪,时人都以为是发了癔症。
其实啊,那是人家在山里遇到了师门先祖魏仙人,得到了仙人的点化。
所以那根本不是什么癔症,那叫言辞古怪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懂什么叫山里有人了吧?
世俗之人,岂能与仙人子弟相提并论?
当然,也有小道说,这是传言其实是从吴地传过来的,根本就是不足信。
是吴人想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给冯大司马找了个吴地的神仙师父。
(注: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
但不管怎么说,冯某人与传说中的仙人扯上关系,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意外,反而让不少人觉得合理。
足以说明,冯某人山(仙)门子弟的身份,实是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镇南将军虽然比不过冯大司马,但不得不承认,也很厉害了。
至少消息传到长安后,百姓乃至一些中低层的官吏,皆是欢欣鼓舞。
大汉又赢了!
民间的“智囊人士”“民间高人”,皆是在市井之间,茶余饭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温县可是司马老贼的根基所在,镇南将军领军兵围温县,可谓是一刀插到贼人的心脏上。
不但极大地震慑了贼人,而且还能在战略上调动贼人兵力,让贼人疲于奔命,这就给其它路大军造就了机会。
妙啊!
听到这些“民间智囊”的高论,百姓皆是跟着高潮:
真是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