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天子之间,既是君臣之事,又是曹氏内部家事。
身为外姓人臣,就算再怎么看不惯,但终是怀了一层顾虑,不敢轻易插手。
毕竟是疏不间亲啊!
而一直伏地不起的司马昭,此时听到天子说话,暗松了一口气,连忙起身。
“司马中郎将,你说你是为了商议破贼而来?”
曹爽坐在那里,居高临下地问道。
“回大将军,正是。”
司马昭恭声答道。
“哦?”曹爽拉长了声音,“却不知太傅有何打算?”
看到他到现在还端着架子的模样,不少老臣皆是暗骂:
这个竖子,简直是不知轻重!
“回大将军,上党与河东的贼子猖獗,太傅欲亲自领军,渡河北上御敌。”
“故而太傅让昭前来禀报陛下,北面之敌,太傅将尽力挡之,让陛下不须担心。”
听到这个话,曹爽这才正眼看向司马昭,神色一敛,同时端正了身子:
“你说什么?你是说,太傅欲领军渡河北上?”
“回大将军,正是。”
听到司马昭肯定的回答,曹爽心头一动:
那岂不是说,许昌再不用担心洛阳那边的大军?
不说曹爽,就是朝堂上的众人,除了提前得知消息的满宠高柔等极少数人,剩下的大臣皆是一阵骚动。
心思转得快一些的人,一下子就猜到了司马懿的用意。
于是有人不禁在心里感叹:
太傅……这是在顾全大局啊!
曹叡在最后的那几年,饱受打击,疑心加重,多遣禁卫封锁宫禁。
又在后宫设妇官,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以此减少与外臣的接触。
曹叡此举,除了喜欢女色,未必没有被打击得自我封闭的意思。
到了许昌之后,毛皇后因为打听曹叡病情,被赐死。
连同当日服侍周围的宫人亦尽被处死。
在这种高压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曹叡曾在私下里大骂司马懿的事情,仅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再加上曹叡临死前,还留下遗旨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这是曹叡最后试图维护魏国不被分裂的无奈之举。
而曹叡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的遗诏,对朝中众臣有着很大的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