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君侯接过来,并没有当场打开,而是放到案上。
然后看向裴俊:
“令兄有心弃贼从正,那自是最好不过,只是为何他不亲自前来,而是托了裴议郎前来?”
“回君侯,家兄有一子,虽是庶出,但极是聪慧,少有名声,被称河东领袖。”
“如此良材美玉,自然是被家兄视若珍宝,把他当成继承者来培养。”
“只是去年的时候,此子在河东民乱中失踪。故而家兄回到河东后,一是急欲寻回爱子,二是借此机会,重整裴氏。”
“所以这才没有立刻前来拜见君侯,只是托某先给君侯送信,还请君侯海函。”
话虽说得有些不太明白,但冯君侯却是听明白了。
“嫡庶之争?”
“君侯明见。”
这么说来,这个裴潜能当上魏国的尚书令,确实是有两把刷子啊。
魏国丢了河东,身为家主的裴潜,却在魏国当官。
要说裴家的其他人,对宗房没有任何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世家内部的争斗,有时候并不比敌我之争来得轻松。
再加上裴潜居然把一个庶子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看起来是有魄力。
但此事对于裴氏内部来说,却是一个隐藏的炸药桶。
裴潜要是能一直掌握裴家大局,那倒还好说。
关键是他在魏国当官,而河东却落入了大汉手里。
偏偏那个少有名声的庶子还失踪了……
对于裴氏某些有心人来说,这不是天赐良机是什么?
裴潜壮士断腕,从魏国跑回来,并没有立刻来见自己,而是先重新统一裴氏内部意见。
若是能同时寻回爱子,恐怕还能借此机会,把裴氏的嫡庶之争一并解决掉。
手段,确实了得啊!
只是这个“河东领袖”的称谓怎么有点熟悉?
“裴议郎,不知裴公的那个爱子,是叫什么?”
“裴秀,裴秀彦。”
“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