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木筏很快就跟上来了。
有了第一个木筏的教训,第二个木筏显然没有急躁的士卒提前跳出来。
不过即便这样,同样的伤亡也是不可避免。
不用招呼,没有交流,第二个木筏上的屯长就主动兵合一处。
两个木筏的木楯合到一起,终于勉强形成一个小型楯阵。
后面的木筏陆续跟上,靠岸的汉军达到足够的数量时。
主动担任领军的一个校尉终于站起身来,举起长枪,大声喝道:
“冲!跟我来,把鹿角撞开!”
他说着,一脚踢开支撑着大楯的支角,与楯兵一起举着大楯开始向前推。
士卒们在各自队率屯长们的带领下,开始组成小队,跟着校尉向前冲去。
站在东岸的关姬,举着望远镜,看到冲向魏军栅栏的将士,纷纷倒地。
她的面容变得极为冷峻,藏在望远镜后面的目光,幽深无比。
无论是渡河一半就掉落水里的将士,还是到了对岸被魏贼射倒在地的将士,都是她这些年来,耗费心血训练出来的。
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失去性命,要说心里没有波动,那是不可能的。
但就算是伤亡再大,她也要趁着魏军最有可能麻痹大意的时候,拿下渡口。
她很清楚,这一场强渡之战,非但是关中之战以来,甚至是凉州军成军以来,有可能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
如果说,前面从雁门郡一直横扫南下,凉州军的真正主力,都没有遇到硬仗。
那么这一次,就是考验凉州军的时刻。
但就算是损失再怎么惨重,凉州军也不能退缩。
因为以眼下这种条件,不能指望义从军,更不能指望被裹胁而来的胡人。
唯一能让她信赖的,就只有凉州军。
“第四批,跟上去!”
她又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下河面,语气冷静地吩咐了一声。
一直在等待的五百名将士,在得到军令后,立刻齐齐把木筏推向河里……
每一个木筏,根据大小不同,有五十名到百余名将士不等。
渡河不是一窝蜂地冲到河里,它是有组织,有批次的进攻。
既要避免太过拥挤,给对方树立活靶子,又要能及时衔接兵力,不至于前军冲上去,后军却没有及时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