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阁

无量阁>蜀汉之庄稼汉 > 第0967章 虚虚实实(第4页)

第0967章 虚虚实实(第4页)

两人客气了一番,寒喧过后,秦博这才向李遗提出此行的目的。

哪知李遗听了,眉头却是一皱。

秦博本以为有了冯明文的背书,此行当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却是没有想到李遗竟是面露难色。

这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只听得李遗“啧”了一声,又是一叹,这才说道:

“唉,秦君来迟矣!”

秦博连忙问道:

“李君此言何意?”

李遗看向秦博,问道:

“秦君可知,如今南乡交易所的粮价标价几何?”

“吾才至汉中,如何得知?”

李遗竖起三根指头。

秦博大吃一惊:“三百钱?!”

李遗点头。

“怎么会这般贵?”

三百钱自然不是吴国的大泉五十,也不是汉国的直百钱,而是实实在在的五铢钱。

事实上,往来汉吴之间的商队,在很多时候,宁愿收汉国的直百钱,也不愿意收吴国的大泉五十。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年汉国早就不铸直百钱了,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但吴国的大泉五十,那可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薄,里头甚至还掺着大量的铁,质量极差。

而在南乡交易所,各类大宗物资的价格标准,五铢钱就是唯一的价格标准。

倒卖各类物资的老油条们都知道,前些年坊间流传有一个传言:

那就是无战事时,粮食不得涨过两百钱。

因为过了两百钱,百姓就可能有人在挨饿。

过了三百钱,就会开始出现真正的饥馑。

当然,这两年已经有了变化。

粮价比前些年似乎要高一些,常常在一百七八十钱浮动,到达一百九十九钱的也有。

这并不代表着大汉百姓肚子饿,相反,这几年不少百姓家里的存粮,比十几年前多得多。

为什么粮食会涨价?

一是因为朝廷对粮价的保底,保护百姓种粮的积极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