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这里实在太穷了,你们也看到,大多数都是土房,年久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垮塌,无房可用,只能将就一下。”
面对郑宏远的解释。
陆兴元倒没有不高兴。
随意走走看看后,便转身离开,去找村民们聊天了。
一众随行的省领导,看到如此‘凑合’的村办食堂,也纷纷面露思索,重新回忆起郑宏远之前的话。
如果不疯狂压缩成本,这村办食堂能推广开吗?
如果只在富裕村子搞村办食堂,穷村就不管了?
恰恰相反。
虽然所有领导都知道,他们所看到的,所能接触到的群众,都是美化过,甚至提前排练过的。
可在两山坪村,他们仍然感受到了远超王家村的热情与感激。
“国家政策好啊。”
“种地不赚钱,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
“全是留守老人和孩子,那老栓狗年初做饭摔了一跤,没半月人就走了。”
“领导…能不能给娃儿也吃上国家食堂?”
如果说在王家村,陆兴元还能感受到村民们吹捧与赞美中,不自然的排练、演戏味道。
那么在这两山坪,陆兴元与一众随行省领导们,真切体会到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拥戴。
首先,务农是一项很费体力也很费时间的工作。
做饭这件事并不简单,哪怕做的不好吃,也很费时间。
而对于一个几乎只剩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空心村来说,做饭就更加力不从心了。
村办食堂不仅解决了做饭费事,更重要的是,乡政府和县政府给予补助,也让村民们伙食,切实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还不要村民们出一分钱。
如此好事,怎能不拥护?
面对如此真情流露,随行的摄像师,疯狂抓拍这些珍贵镜头。
原定的与村民简单交谈。
也在村民热情中,一拖再拖。
“偏远贫穷山村确实更需要这食堂!”陆兴元再结束了与村民交谈后,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慨。
末了,一扭头,问道:“这留守儿童吃村办食堂,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