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定的死刑。
地方判死得经由大理寺复核,保宁府送上来的案卷,那知县又另送了一封文书进京,请好友转交大理寺官员,讲述两家其中恩怨、以及他走访三桩人命案后的想法。
知县盼着的是死罪被打回来重审。
可他等到的是死刑核准,以及后来几年的考绩“中”、“下”,最终不声不响“辞官”。
直到四年前,另一位死者顾娘子的儿女站了出来。
案发时年纪太小,他们的声音被长辈们掩住了,而今长大后,两人听说蜀地其他府有开棺验尸的事,便特特去那儿请了仵作来,坚定地开了顾娘子的棺。
顾娘子并非死于溺水。
她在落水前就咽气了。
她身上有血荫,既然是活着的时候就伤了骨头,那就不是落水后被石头磕磕碰碰。
她是被人害死的。
甄泰这个名字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但被害的、不等于是被甄泰害的。
顾娘子的遗骨找不到更多的线索了,这对儿女们求到了安娘子那儿,安家已经没有活人了,安娘子的夫家被安大哥的死吓着了,不愿意掺合。
这两兄妹在人家门前跪了五六天,得了那续娶填房拍脸的休书。
“死了多少年了,还这么能闹腾!”
“安氏已经被休了!你们不要连累我们!”
“她和我们家没关系!听明白了吗?”
话很难听,骂了一刻钟,但两兄妹听懂了。
娘家无人,夫家休弃,只要衙门不反对,他们就能开孤寡的安娘子的棺验尸。
开棺那日里里外外许多人来看热闹。
安娘子同样是被害的。
她的腹腔位置还有一颗檀木佛珠,判断为她挣扎中咬断了凶手腕上的珠串,还吞了一颗下去。
皮肉化泥,骨头残存,这颗珠子也显露了出来。
那是甄泰很喜欢的一串,他当年还与人显摆过。
保宁知府已经换了人,没管甄家说辞,把案子归到了府衙,得了甄泰口供,关了人,请大理寺核准死刑。
死刑却被打回来了。
再报、再打,不到一年连打了三次,打到这位知府到了任期调走,新来的知府把案子交回县衙,知县无可奈何地改判。
行凶的是甄家甄仆从,大理寺核准了,案子终结。
便是这桩案子,沈临毓看了很多遍。
连开两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颗珠子,甚至已经有案犯供词了,却还是功亏一篑……
八年前的安家大哥的判罚过重,大理寺还能有地方上考虑量刑等等借口,但四年前的三连打,掌管蜀地刑法的右寺是一定要给出明确说法的。
元敬推门进来,禀道:“章大人来了。”